见《厘正按摩要术》。即胞络。详该条。
病证名。指咳嗽声音嘶嗄。多因热嗽、冷热嗽久延所致。《不居集》卷十五:“失音嗽。有热嗽失音咽疼,多进冷剂而声愈不出者,宜以生姜汁调消风散,少少进之,或只一味姜汁亦可。冷热嗽后失音者尤宜。嗽而失音者,非独
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水毒候》。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病证名。多因痰涎郁于胞中,清气不升,经脉壅遏而致血崩。症见腹满或脐腹痛,下血量多成块,血出则快,血止则闷,或脐上动悸。治宜行痰降逆。方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半夏丸,或用旋复花汤等。
焦,在此指脊椎棘突。十四焦,即第二、三腰柱棘突间。《灵枢·背腧》:“肾腧在十四焦之间。”
出《本草图经》。即马蔺子,详该条。
【介绍】:见李可大条。
病证名。见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小儿初生时,腮内生如米豆大一小疱,次日渐大,如有所含,故名含腮。若不早治,则可蚀破腮颊。宜先以盐汤洗净患处,然后用二金散(鸡内金、郁金等分)吹之。
病名。《幼科准绳》集三。即胎热丹毒。见该条。
见《重订通俗伤寒论》。即五仁丸作汤剂。治证同。见五仁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