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随甲

随甲

清代对额外马甲等之称。用以作为八旗官员的养廉银。史谓文官食火耗、武官食空粮,此为一定时期内约定俗成的陋规,清诸典籍皆以列载于《俸饷优恤》项下。《清会典·八旗都统》载:凡马甲等“皆有额,额外曰随甲,各以官之等拨焉”。顺治(1644—1661)初定:八旗满洲都统随甲8名,蒙古、汉军都统6名。后又增订:副护军参领、副骁骑参领各随甲1名有半。官员俸外所得每份随甲粮,与一马甲钱粮相等,后经削减。雍正(1723—1735)初恢复如初,即每一随甲支月饷银3两,又每年照应支米额折给银12两,是为养廉制度尚未公开制定之前的“养廉银”。官员既有“随甲”,仍保留有跟随兵(在满语中称之“戈什哈”)。原定京旗都统、统领等,准于前锋、护军、马甲内挑用跟班2人;佐领,亦可于本管下挑用马甲1人。养廉银既定,其随甲名粮即除。

猜你喜欢

  • 布木布泰

    见“孝庄文皇后”(1016页)。

  • 涅孚鲁思

    ?—1297伊儿汗国大臣。又译纳兀鲁思、尼佛鲁慈。蒙古斡亦剌部人。※阿儿浑之子。初佐阿鲁浑汗长子合赞,镇治呼罗珊(今伊朗霍腊散省与阿富汗西部)。娶伊儿汗阿八哈女秃坚术(托绀珠)公主为妻。至元二十六年(

  • 福寿

    ①(?—1356)元朝大臣。唐兀人。幼喜读书,善应对。年长入备环卫。顺帝时历任饶州路达鲁花赤(镇守官)、工部侍郎、监察御史、同知枢密院事等职。至正十一年(1351),遣官调兵镇压颍州红巾军起义而后报知

  • 阿济纳河卫

    见“阿的讷河卫”(1236页)。

  • 布农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布农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3万余,居住在关山和玉里等地区海拔5百至3千米之间,包括南投县仁爱、信义乡,花莲县瑞穗、卓溪、玉里、万荣乡,高雄县三民、桃

  • 钟金

    即“钟根”(1666页)。

  • 斌良

    ?—1848清朝大臣、诗人。字笠畊、备卿,号梅舫、雪渔、随莽,满洲正红旗人。瓜尔佳氏。浙闽总督玉德之子。由荫生历官刑部侍郎、驻藏大臣。善为诗,早年诗作,风华典赡。嘉庆(1796—1820)年间,居官、

  • 十三工

    清乾隆(1736—1795)后对撒拉族聚居地区“内八工”和“外五工”的合称。※“工”,突厥语音译,指村镇、城堡等基层行政单位,相当于乡,管辖数村。前者指位于黄河南岸今循化县城以西的街子工、查加工、苏只

  • 耶律伊都之叛

    见“余覩之叛”(1100页)。

  • 三温台吉

    见“真相台吉”(18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