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合州

合州

①南朝梁普通四年(523)置,治所在今广东雷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湛江、遂溪、徐闻等市县地。太清元年(547)改为南合州。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又改为合州,治所在海康县(今雷州市)。大业初废。

②南朝梁太清元年(547)改南豫州置,治所在汝阴郡汝阴县(今安徽合肥市西北)。北周辖境相当今安徽合肥、肥东、肥西、巢湖、庐江、枞阳等市县地。隋开皇元年(581)改为庐州。

③西魏恭帝三年(556)置,治所在垫江郡石镜县(今四川合川市)。《元和志》卷33合州:“以涪江自梓、遂州来,至州南与嘉陵江合流,因名合州。”隋开皇末改为涪州,大业三年(607)改为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合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巴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合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铜梁、武胜、大足等市县地。南宋淳祐三年(1243)徙治钓鱼山城(今合川市东十里钓鱼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还治今合川市,属重庆路。明属重庆府。清不辖县。1913年降为合川县。

④隋大业初改禄州置,治所在合浦县(今广西浦北县南旧州村)。三年(607)改为合浦郡。


(1)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分越州置,治徐闻县(今广东雷州市)。辖境约当今广东省雷州半岛。太清元年(547年)改为南合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又改为合州。大业初废。(2)南朝梁太清元年置,治汝阴县(今安徽合肥市)。辖境约当今安徽省合肥市及肥东、肥西二县。此后略有扩大。隋开皇初改为庐州。(3)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治石镜县(今重庆合川市)。因涪江、嘉陵江在州南合流得名。隋开皇末改为涪州,大业初改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合州。天宝、至德时曾改巴川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武胜县和重庆市合川、铜梁、大足等市县地。宋改州治石镜县为石照县。属潼川府路。因受蒙古军围攻,淳祐三年(1243年)移治钓鱼山(今合川市东)。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蒙哥汗死于此。元复故治,属重庆府。明洪武时省县入州。清不辖县。1913年废州改为合川县。


猜你喜欢

  • 广州起义指挥部旧址

    在今广东广州市起义路(原维新路) 100号之1。此处在清代原为抚标右营的府署,后为国民党政府的广州市公安局。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恽代英、周文雍等遵照党中央指示

  • 右末旗

    清雍正三年(1725)设,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呼亚格特南,依德尔河北岸。

  • 尹家市

    亦名永嘉场。即今四川铜梁县南永嘉镇。清光绪《铜梁县志》卷2:尹家市“在县南九十里”。

  • 石门砦

    ①北宋置,属庆符县。在今四川高县西北庆符镇南十里。《方舆纪要》卷70庆符县“靖边堡”条下:“石门砦在县南。《宋志》:县有柔远、乐从、靖平、石门、怀远等五砦。……元俱废。”②北宋置,属黔江县。在今四川彭

  • 黑龙河

    在今山西灵丘县西。《方舆纪要》 卷44灵丘县: 黑龙河 “ 《志》 云,出县西四十里黑龙谷,南流合于滱水”。

  • 大栗子

    即今吉林临江市南大栗子镇。为鸭大铁路的终点站。

  • 水口寺

    在今河南新县西南四十四里陈店乡。1928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由湖北黄陂县木兰山转移到鄂豫边区,在新县柴山堡地区创建了鄂豫边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第七军司令部即设在水口寺。

  • 万泉县

    唐武德三年(620)置,属泰州。治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万泉村南。贞观十七年(643)改属绛州。《元和志》卷12万泉县:“县东谷中有井泉百余区,因名万泉。”大顺二年(891)属河中府。元至元三年(126

  • 阿图什设治局

    1938年析疏附县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阿图什市。1943年改为阿图什县。1938年由疏附县析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1943年升县。

  • 阆石山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七十五里。《舆地纪胜》 卷110浔州: 阆石山 “在州北。有读书岩。传梁状元于此读书”。《清一统志· 浔州府》: 阆石山,“ 《旧志》: 一名基石山。平畴突起,高峻插天,周围峭壁,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