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柴相关字典
柴[chái]字在开头的词语
- 柴营[chái yíng]- 营寨。
 
- 柴油机[chái yóu jī]- 以柴油为燃料,采用压缩点火方式的内燃机。1897年由德国工程师、发明家狄塞尔首先研制成功。进入气缸的空气,被活塞压缩到柴油的自燃温度以上,借高压油泵和喷油嘴将燃油喷成雾状射入缸内,与灼热空气相遇,即自行着火燃烧。与汽油机相比,使用寿命长、热效率高、油耗率低,但较笨重、噪音大、成本高。多用于船舶、内燃机车、载重汽车、拖拉机、建筑施工机械及小型电站等方面。 用柴油做燃料的内燃机
 
- 柴爿[chái pán]- 经过截断、剖劈的木柴,作燃料用;指做柴薪用的小片林木。
 
- 柴薪[chái xīn]- 作燃料用的杂木。
 
- 柴烟[chái yān]- 柴禾燃烧时产生的烟气。
 
- 柴棘[chái jí]- 1.荆棘。 2.比喻心计。 3.犹柴瘠。
 
- 柴炭[chái tàn]- 木炭。
 
- 柴荆[chái jīng]- 1.做柴用的小木。 2.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 3.借指村舍。
 
- 柴虒[chái sī]- 参差不齐。
 
- 柴帘[chái lián]- 用芦苇做的遮蔽门窗的帘子。形同竹帘。
 
- 柴关[chái guān]- 1.柴门。 2.犹寒舍。
 
- 柴桑翁[chái sāng wēng]- 1.指晋陶潜。因其晩年隐居柴桑,故称。 2.指晋刘遗民。
 
- 柴市节[chái shì jié]- 民族英雄的气节。
 
- 柴竈[chái zào]- 烧柴禾的锅灶。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熏炕》:“江 南柴灶,闽 楚 竹炉,所需不啻什百也。”巴金《<将军集>序》:“在柴灶前面我曾帮忙过轿夫们烧火煮饭。”
 
- 柴木[chái mù]- 材质低劣之木,多别于硬木﹑花梨等而言。
 
- 柴祭[chái jì]- 古代祭礼之一。烧柴祭天。
 
- 柴燎[chái liáo]- 1.古代祭祀之一。烧柴祭天。 2.指祭天用的柴。
 
- 柴灶[chái zào]- 烧柴禾的锅灶。
 
- 柴城[chái chéng]- 指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
 
- 柴堆[chái duī]- 柴草堆。堆积在一起的柴。
 
- 柴桑令[chái sāng lìng]- 指东晋末隐寓庐山西林寺的刘遗民。因其曾为柴桑令,故称。
 
- 柴篱[chái lí]- 木栅栏,藩篱。
 
- 柴抟[chái tuán]- 柴捆。束聚起来的树木。
 
- 柴禾垛[chái hé duǒ]- 柴堆。
 
- 柴道[chái dào]- 被阻塞的道路。
 
- 柴头脑壳[chái tóu nǎo ké]- 笨,头脑不灵活。
 
- 柴垛[chái duǒ]- 柴禾堆。
 
- 柴坝[chái bà]- 在含沙量高﹑泥沙河床的河流上筑成的临时性拦水建筑物。
 
- 柴火钱[chái huǒ qián]- 指伙食费。
 
- 柴瓷[chái cí]- 柴窑烧制的瓷器。
 
- 柴鸡[chái jī]- 指体小肉瘦﹑腿部没有茸毛的鸡。 腿上无茸毛、雌性所生的蛋缺乏光泽的鸡
 
- 柴刀[chái dāo]- 伐木打柴用的刀。 伐木打柴用的刀
 
- 柴火饭[chái huǒ fàn]- 柴火烧的饭。指普通人家的平常饭食。
 
- 柴羸[chái léi]- 柴瘠。
 
- 柴丬[chái pán]- 1.经过截断﹑剖劈的木柴,作燃料用。 2.指做柴薪用的小片林木。
 
- 柴池[chái chí]- 参差不齐。
 
- 柴门[chái mén]- 1.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 2.代指贫寒之家;陋室。 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柴火[chái huo]- 1.柴禾,柴草。 2.木柴燃烧产生的火。 能燃烧以提供热量的树枝、秸秆、杂草等
 
- 柴桌[chái zhuō]- 谓制作粗糙的桌子。
 
- 柴筚[chái bì]- 木杖。
 
- 柴草[chái cǎo]- 用作燃料的树枝﹑小木和杂草等。亦指庄稼的茎﹑叶。 做燃料用的草、木;柴禾
 
- 柴燎告天[chái liáo gào tiān]- 燔柴祭告上天。
 
- 柴市[chái shì]- 1.木柴交易处。 2.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处。其地当即今北京市宣武门外菜市口,菜市为柴市音转;一说为菜市口以西的旧柴炭市。
 
- 柴册礼[chái cè lǐ]- 古时礼仪。积薪为坛,皇帝受群臣所上玉册,然后燔柴祀天,谓之柴册。
 
- 柴桑门[chái sāng mén]- 晋陶潜弃官归隐故里柴桑,作《归去来兮辞》云:“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后因以“柴桑门”泛指故里的家门。
 
- 柴桑[chái sāng]- 1.古县名。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诸葛亮见孙权于此,共图抗曹。晋以后历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隋废。 2.借指晋陶潜。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称。 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晩年隐居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 柴米[chái mǐ]- 柴和米。泛指日常最必需的生活资料。 烧柴与稻米柴米夫妻
 
- 柴头[chái tóu]- 柴禾。
 
- 柴房[chái fáng]- 存放柴禾的屋子。
 
- 柴颍[chái yǐng]- 高柴和颍考叔的并称。高柴,春秋卫人,执亲之丧泣血三年,未尝见齿。颍考叔,春秋郑人,庄公赐食,留以侍母。二人均以笃孝着称。
 
- 柴水[chái shuǐ]- 打柴汲水。
 
- 柴蔟[chái cù]- 以小木枝构成的鸟巢。
 
- 柴扒[chái bā]- 搂柴草的竹制器具。
 
- 柴汝官哥[chái rǔ guān gē]- 古代四大窑名。柴窑出北地,世传为后周世宗柴荣所建;汝窑出汝州,宋时所建;官窑宋政和间京师自置;哥窑出处州。
 
- 柴楥[chái yuán]- 栅栏,篱笆。
 
- 柴毁[chái huǐ]- 谓居丧哀甚,瘦损如柴。
 
- 柴积[chái jī]- 犹柴堆。
 
- 柴林[chái lín]- 成片生长的柴木。
 
- 柴竹[chái zhú]- 竹子的一种。
 
- 柴栅[chái zhà]- 栅栏。
 
- 柴架[chái jià]- 装柴的框架。采樵者用以背柴。
 
- 柴户[chái hù]- 用柴薪作的门。多借指清贫人家。
 
- 柴头脑殻[chái tóu nǎo ké]- 谓笨,头脑不灵活。
 
柴[chái]字的成语
- 枯瘦如柴[kū shòu rú chái]- 枯:干枯。形容非常瘦弱。
 
- 燥荻枯柴[zào dí kū chái]- 荻:荻草,似芦苇。干燥的荻草,干枯的柴木。指易燃之物。
 
- 骨瘦如柴[gǔ shòu rú chái]- 形容消瘦到极点。 形容消瘦到极点延及岁余,奄奄待尽,骨瘦如柴,支枕而卧。——《警世通言》四回
 
- 柴米夫妻[chái mǐ fū qī]- 为柴米的需要而结合的夫妻。指物质生活条件低微的贫贱夫妻。
 
- 称柴而爨[chēng chái ér cuàn]- 称了薪柴才去生火煮饭。比喻斤斤于细节而不识大体。同“称薪而爨”。
 
- 柴米油盐[chái mǐ yóu yán]- 泛指一日三餐的生活必需品。 泛指日常生活用必需品
 
- 蓬户柴门[péng hù chái mén]- 用柴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居处简陋,生活困苦。
 
- 柴车幅巾[chái chē fú jīn]- 柴车:粗劣的车;幅巾:用一幅绢束头发。坐着柴车,不戴帽子,用绢束着头发。形容作风俭朴。
 
- 柴毁灭性[chái huǐ miè xìng]- 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
 
- 柴立不阿[chái lì bù ē]- 犹言刚直不阿。
 
- 干柴烈火[gān chái liè huǒ]- 形容男女之间强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也形容情绪高涨。 干柴和烈火放到一块。比喻形势发展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也比喻男女之间情欲炽盛
 
- 蓬室柴门[péng shì chái mén]- 用柴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居处简陋,生活困苦。
 
- 柴天改物[chái tiān gǎi wù]- 指改朝换代。改物,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
 
- 数米量柴[shǔ mǐ liáng chái]- 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也形容生活困窘。
 
- 放羊拾柴[fàng yáng shí chái]- 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希望能怀孕,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
 
- 胸中柴棘[xiōng zhōng chái jí]- 比喻居心险恶。
 
柴[chái]字在结尾的词语
- 茅柴[máo chái]- 1.亦作“茆柴”。 2.见“茅柴酒”。
 
- 生柴[shēng chái]- 1.出产木材。 2.未干的木柴。
 
- 胡柴[hú chái]- 胡说;胡扯。
 
- 稻柴[dào chái]- 即稻草。
 
- 火柴[huǒ chái]- 用细小的木条蘸上磷或硫的化合物制成的取火的东西。现在常用的是安全火柴。 在一端粘附上易燃混合物的一小根细木棍或其他相当结实的易燃材料,粘附上的易燃混合物经摩擦会发火并因此点燃
 
- 临柴[lín chái]- 犹积聚。
 
- 丁块柴[dīng kuài chái]- 方言。烧火用的木柴,也叫劈柴。
 
- 满口胡柴[mǎn kǒu hú chái]- 满嘴胡说。胡柴,犹胡扯。
 
- 木柴[mù chái]- 木寨。以树木围成的守望的营垒。 用来做柴火的木头
 
- 劈柴[pǐ chái]- 以断木劈成,用以引火的小木块或小木条。 用斧子把短原木劈成的块状木柴
 
- 餐柴[cān chái]- 谓挨打。
 
- 实柴[shí chái]- 古代一种祭礼。把牺牲放在柴上烧烤,以为享祀。
 
- 薪柴[xīn chái]- 柴火。大者谓薪,小者谓柴。
 
- 燔柴[fán chái]- 1.古代祭天仪式。将玉帛﹑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 2.烧火用的柴。
 
- 城柴[chéng chái]- 城寨。
 
- 棘柴[jí chái]- 荆棘。
 
- 一口胡柴[yī kǒu hú chái]- 满嘴瞎说。
 
- 藩柴[fān chái]- 篱笆。
 
- 束柴[shù chái]- 一把柴。常用以形容身体干瘦。
 
- 焚柴[fén chái]- 即燔柴。
 
- 营柴[yíng chái]- 见“营寨”。
 
- 禋柴[yīn chái]- 燔柴升烟以祭天。
 
- 引柴[yǐn chái]- 即引火柴。参见“引火柴”。 引火用的小块木柴、竹片或干草等。亦称“引火柴”
 
- 烈火乾柴[liè huǒ qián chái]- 喻男女欢情甚浓。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怎当得他每两下烈火乾柴,你贪我爱,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红楼梦》第六九回:“真是一对烈火乾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得开。”
 
- 杜茅柴[dù máo chái]- 自酿的薄酒。
 
- 没皮柴[méi pí chái]- 指无赖汉。
 
- 砍柴[kǎn chái]- 用斧子去把树子砍为一小段一小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