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
护相关字典
护[hù]字在开头的词语
- 护练[hù liàn]谓保护和锻炼身体。 
- 护墙板[hù qiáng bǎn]室内墙面外加的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木板。 
- 护边[hù biān]守边。 
- 护胃[hù wèi]保护胃部的用品。 
- 护身咒[hù shēn zhòu]用以护身辟邪的咒语。亦指护身符。 
- 护衣[hù yī]梳洗时披在衣服上的外罩。 
- 护心镜[hù xīn jìng]古代镶嵌在战衣胸背部位用以防箭的铜镜。 铠甲上保护胸部的圆形金属片 
- 护失[hù shī]为自己的过失辩护。 
- 护牌[hù pái]一种标志身份以免误伤的牌子。 
- 护佑[hù yòu]保护;保佑:护佑一方。 
- 护腿[hù tuǐ]保护小腿的用品。 
- 护顶[hù dǐng]婴儿戴的一种保护头顶的帽子。 
- 护丧[hù sàng]1.主持办理丧事。语出《汉书.霍光传》﹕“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 2.指主持办理丧事者。 3.护送灵柩归葬。 
- 护旗[hù qí]1.太平天国兵种之一。亦指标志此兵种的旗帜。 2.护花幡。 
- 护持[hù chí]①保护维持:交通要道要派专人护持。②爱护照料:她像姐姐似的护持我。 
- 护疵[hù cī]犹护短。 
- 护岸[hù àn]保护海岸、河岸等使不受波浪冲击的建筑物,多用石块或混凝土筑成。 在河堤、海岸用石块或混凝土筑成,以保护堤岸免遭波浪击毁的建筑 
- 护痛[hù tòng]犹护疼。 
- 护腰[hù yāo]保护腰部的用品。 
- 护槽[hù cáo]谓牲口吃草料时不让人等靠近。 
- 护院[hù yuàn]1.清制﹐抚台离职﹐由藩台或臬台暂时代理﹐称为“护院”。院﹐指抚院。 2.护卫家院的安全。 
- 护遶[hù rào]围护环绕。 
- 护役[hù yì]监领工役。 
- 护攒[hù zǎn]簇拥﹐围绕保护。 
- 护指[hù zhǐ]即扳指。一种用象牙﹑兽骨或玉石﹑玛瑙等制成的圆环﹐射箭时套在拇指上﹐以利勾弦。 
- 护腕[hù wàn]1.如击剑者或球类运动员所用的戴在手腕上防止扭伤的防护套;尤指射箭运动员戴的一种通常皮革制的防护套,以防止左腕因弓弦突然绷断而被弹伤。2.套在手腕上的保暖编织物。 
- 护从[hù cóng]①跟随保卫。②跟随保卫的人。 
- 护镜[hù jìng]见“护心镜”。 
- 护谷虫[hù gǔ chóng]青蛙的别名。 
- 护场[hù chǎng]四周红肿不散漫的疔。 
- 护呵[hù hē]1.亦作“护诃”。 2.呵护﹐保佑。 
- 护门草[hù mén cǎo]传说中的草名。 
- 护坡[hù pō]河岸或路旁用石块、水泥等筑成的斜坡,用来防止河流或雨水冲刷。 为防止河流或雨水冲刷,在河堤或路边构筑的防护斜坡 
- 护腊草[hù là cǎo]草名。即乌拉草。产吉林﹑黑龙江一带﹐用以充垫皮靴中﹐可御寒。 
- 护手[hù shǒu]刀剑等柄上安装的用来保护手的金属配件﹐一般为椭圆形或海棠形。 
- 护法金刚[hù fǎ jīn gāng]执金刚杵(杵为古印度武器)守护佛法的天神。即今佛寺山门前所塑的守护神。见《大宝积经》卷八。后亦用以比喻卫护某种事物的人。 
- 护治[hù zhì]1.犹监造。 2.护理治疗。 
- 护弁[hù biàn]护兵。 
- 护国运动[hù guó yùn dòng]又称“云南起义”。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激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蔡锷、李烈钧等宣布云南独立,成立护国军,兴师讨袁。1916年出兵四川、贵州和两广,各省纷纷独立。袁军入川镇压失败,在内外压力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但仍居大总统位。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除恶务尽”,继续反袁。6月袁病死,黎元洪继任总统,宣布遵行《临时约法》,召开国会。护国运动胜利结束。 
- 护官符[hù guān fú]旧指地方上权贵的名单。新上任的官员必须保护他们的利益﹐才能立住脚跟﹐保住自己的官职。 
- 护臂[hù bì]保镖。 运动员用的戴在手臂上的防护套,防止臂部受伤 
- 护卫舰[hù wèi jiàn]以火炮和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的轻型军舰。用于护航、反潜、巡逻、布雷、支援部队登陆等。装有导弹的护卫舰叫导弹护卫舰。 
- 护肩[hù jiān]挑东西时放在肩上﹐用来减少摩擦﹐保护衣服和皮肤的衬垫。 〈方〉∶垫肩 
- 护士[hù shi]医疗机构中担任护理工作的人员。 能熟练地照料或服侍体弱者、受伤者或患病者的人;特指受过专门训练并在医生指挥下实行这种职务的人 
- 护翼[hù yì]庇护。 
- 护落[hù luò]沦落失意貌。 
- 护塞[hù sāi]防守边塞。 
- 护套[hù tào]一种对膝关节起保暖作用的用品。 
- 护工[hù gōng]受雇担任住院病人生活护理工作的人员。 
- 护凭[hù píng]太平天国文书名﹐犹护照。 
- 护守[hù shǒu]守护。 守护护守大桥 
- 护生草[hù shēng cǎo]荠菜的别名。 
- 护籍[hù jí]爱护慰藉。 
- 护灵[hù líng]守灵。 
- 护身佛[hù shēn fó]带在身上用以辟邪护身的佛像。 
- 护度[hù dù]监护渡河。 
- 护犊子[hù dú zi]〈方〉比喻庇护自己的孩子(含贬义)。 
- 护戎[hù róng]指监察军务的官员。 
- 护岸林[hù àn lín]沿渠道和河流两岸栽种的防护林。可以预防水流对河岸的冲刷、破坏。 
- 护法善神[hù fǎ shàn shén]宋吕惠卿的别称。宋王安石行新法﹐及罢相﹐吕惠卿代之﹐守其成法﹐故称。 
- 护封[hù fēng]包在图书外面的纸,一般印着书名或图案,有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 护秋[hù qiū]守护秋熟庄稼。 
- 护解[hù jiě]犹护脱。 
- 护宝都[hù bǎo dōu]宋时警卫解县﹑安邑两盐池的武装组织。 
- 护身龙[hù shēn lóng]哨棍。 
- 护脱[hù tuō]谓掩护而使之逃脱。 
- 护栏[hù lán]①设置在路边或人行道与车道之间的铁栅栏。②起保护作用的栏杆:草地周围有护栏。 
- 护校[hù xiào]1.保护学校。 2.护士学校的简称。 
- 护前[hù qián]回护以前的错误。亦泛指护短。 逞强好胜,不容许别人争先居前恒性护前,耻为人下。——《三国志.朱桓传》瑀性陵物护前,不欲人居己上。——《宋书.刘瑀传》 
- 护田林[hù tián lín]围绕田地栽种的防护林。主要作用是防止风﹑沙等自然灾害﹑调节水分和气温﹑防止土壤流失。 
- 护圣瓜[hù shèng guā]木瓜的别名。 
- 护送[hù sòng]陪同前往使免遭意外(多指用武装保护):护送伤员ㄧ护送粮草 ㄧ护送出境。 
- 护卫艇[hù wèi tǐng]炮艇。 
- 护脚[hù jiǎo]包脚的布。 包脚的布 
- 护获[hù huò]保护收割庄稼。 
- 护林[hù lín]保护森林:护林防火。 保护森林护林防火 
- 护耳[hù ěr]保护耳朵使不受冻的用品。 
- 护甲[hù jiǎ]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衣。 
- 护袖[hù xiù]套在衣服袖子上以保护两袖免遭破损或污染的用品。〈方〉∶套袖 
- 护驾[hù jià]保驾。 保驾 
- 护筑[hù zhù]监领建造。 
- 护理[hù lǐ]①配合医生治疗,观察和了解病人的病情,并照料病人的饮食起居等:护理员ㄧ护理病人。②保护管理,使不受损害:护理林木 ㄧ精心护理小麦越冬。 
- 护蒇[hù chǎn]主持办理并负责完成。 
- 护疾[hù jí]隐讳疾病。 
- 护膝[hù xī]保护膝部的用品。 
- 护腊[hù là]靴子。 
- 护繞[hù rào]围护环绕。 
- 护国寺[hù guó sì]北京旧寺庙名。 
- 护胸[hù xiōng]射箭时保护胸部的用品,用皮革制成。 射箭时保护胸部的用品,用皮革制成 
- 护免[hù miǎn]因获救护而赦免。 
- 护助[hù zhù]卫护救助。 
- 护心栏[hù xīn lán]古代战时城上防护身体的栏板。 
- 护卫[hù wèi]①保护;保卫:在保安人员的护卫下安全抵达机场。②执行护卫任务的武装人员。 
- 护阖[hù hé]守门。 
- 护密[hù mì]古代西域国名。即《后汉书》之休密。今阿富汗东北境之瓦汉(Wakhan)。 
- 护书[hù shū]皮或漆布做成的多层夹袋﹐旧时官场中一般作出行时存放文书﹑拜帖等物之用。 
- 护向[hù xiàng]偏袒﹐袒护。 
- 护于[hù yú]汉时匈奴左贤王的改称。 
- 护惜[hù xī]爱护珍惜。 
- 护照[hù zhào]①国家主管机关发给出国执行任务、旅行或在国外居住的本国公民的证件,证明其国籍和身份。②旧时因出差、旅行或运输货物向主管机关领取的凭证。 
- 护作[hù zuò]主持并监督某项工程。 
- 护青[hù qīng]谓看守庄稼﹐不让偷盗或毁坏。 
- 护领[hù lǐng]1.保护并带领。 2.用以保护衣领的衬纸。 
- 护养[hù yǎng]①护理培育:护养秧苗ㄧ精心护养仔猪。②养护:护养公路。 
- 护壁[hù bì]墙裙。 
- 护士长[hù shì zhǎng]在医务室或医院中负责病房的训练有素的护士。 在医务室或医院中负责病房的训练有素的护士 
- 护秃[hù tū]犹护短。 
- 护航[hù háng]护送船只或飞机航行:护航舰ㄧ专机有战斗机护航。 
- 护师[hù shī]职称高于护士的护理工作者。 职称高于护士的护理工作者 
- 护军营[hù jūn yíng]清代禁卫军之一。分上三旗和下五旗﹐共八旗。营兵选八旗满洲﹑蒙古兵的精锐者充当。专司警跸宿卫﹑诸门的启闭和锁钥传筹等。雍正三年(1725年)﹐又设圆明园八旗护军营﹐驻于该园周围。 
- 护身枷[hù shēn jiā]古代加在罪犯颈项上的械具。 
- 护兵[hù bīng]随从官吏的卫兵。 保护官吏的兵士 
- 护路林[hù lù lín]栽种在铁路和公路等两旁的防护林。可以用来保护路基﹑美化环境。 
- 护儿[hù ér]狗的别名。 
- 护符[hù fú]护身符。 
- 护渔[hù yú]海军为保护海上渔业生产和海上渔业资源而进行的巡逻警戒活动。 
护[hù]字在中间的词语
- 保护人[bǎo hù rén]监护人。 受托对人或物保护、保安或维护的人 
- 救护船[jiù hù chuán]一种救护海上遇险船舶的大马力高速拖船。船上备有排水泵﹑灭火设备﹑拖曳设备﹑紧急修理设备和医疗设备等。 
- 保护神[bǎo hù shén]保护个人、团体、教会或地方并为他们代祷的圣徒。 保护个人、团体、教会或地方并为他们代祷的圣徒 
- 防护堤[fáng hù dī]为防止水流泛滥成灾而修筑的护堤。 为防止水流泛滥成灾而修筑的护堤 
- 救护站[jiù hù zhàn]为意外伤病人员进行初步紧急处理的医疗服务机构。 
- 穆护歌[mù hù gē]乐府曲名。一作《牧护歌》。宋洪迈《容斋四笔.穆护歌》:“黄鲁直《题后》云:予尝问人此歌﹐皆莫能说牧护之义。昔在巴僰间六年﹐问诸道人﹐亦莫能说。他日﹐船宿云安野次﹐会其人祭神罢而饮福﹐坐客更起舞﹐而歌《木瓠》。其词有云:‘听说商人木瓠﹐四海五湖曾去。’中有数十句﹐皆叙贾人之乐。末云:‘一言为报诸人﹐倒尽百瓶归去。’继有数人起舞﹐皆陈述己事﹐而始末略同。问其所以为木瓠﹐盖刳曲木状如瓠﹐击之以为歌舞之节耳。乃悟‘穆护’盖‘木瓠’也。”一说与《穆护子》同。 
- 保护鸟[bǎo hù niǎo]受人类保护,禁止随便捕杀的鸟。如许多益鸟和某些珍稀鸟类。 
- 保护价格[bǎo hù jià gé]为保护生产者或消费者的利益,由国家制定一定限额(上限或下限)并确保其实现的价格。例如,为保护农民利益,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格,以补偿生产成本并有一定收益;对某些在边远地区销售的工业品(如食盐)规定最高限价,以保护边远地区消费者的利益。 
- 楼护唇舌[lóu hù chún shé]《汉书.游侠传.楼护》:“楼护字君卿,……为人短小精辩,论议常依名节,听之者皆竦。与谷永(字子云)俱为五侯上客,长安号曰:‘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后因以“楼护唇舌”为人有辩才的典故。 
- 庇护权[bì hù quán]国家对于因受政治迫害而来避难的外国人给以居留的权利。 
- 保护贸易[bǎo hù mào yì]“自由贸易”的对称。利用国家权力,制订高额关税以及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防止外国商品竞争,以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一直推行这种政策。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它幼弱的民族工业,也实行必要的保护贸易措施。 
- 穆护砂[mù hù shā]乐府曲名。一作《穆护子》。 
- 辩护士[biàn hù shì]即辩护人。常含贬义。 替某些言行极力辩解的人 
- 神护草[shén hù cǎo]草名。 
- 穆护子[mù hù zǐ]乐府曲名。即《穆护砂》。唐崔令钦《教坊记》后列曲名有《穆护子》。参见“穆护砂”。 
- 辩护权[biàn hù quán]被告人对被控告的内容进行申述、辩解的权利。 
- 辩护人[biàn hù rén]受被告人委托或由法院许可或指定,在法庭上为被告人辩护的人。 
- 监护人[jiān hù rén]法律上指负责监护的人。 负有监护责任的人 
- 保护色[bǎo hù sè]某些动物身上的颜色跟周围环境的颜色类似,这种颜色叫做保护色。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让别的动物发觉。 
- 督护歌[dū hù gē]南朝宋吴声歌曲名。 
- 丁督护歌[dīng dū hù gē]南朝宋时一种吴声歌曲。亦称“丁都护歌”。 
- 防护林[fáng hù lín]为了调节气候,减免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所营造的林带或大片森林。 防止风沙、保护环境的人工林木区 
护[hù]字在结尾的词语
- 照护[zhào hù]照料护理。 
- 济馋都护[jì chán dū hù]对可以解馋的美食的谑称。 
- 宽护[kuān hù]宽恕庇护。 
- 办护[bàn hù]料理﹔主持。 
- 营护[yíng hù]1.照拂。 2.特指护理。 3.保护;救护。 4.庇护;袒护。 
- 柴护[chái hù]编木围其四面,使不受破坏。 
- 容护[róng hù]宽容庇护。 
- 楼护[lóu hù]承托楼板的梁或檩。 
- 张护[zhāng hù]遮掩,遮蔽。 
- 守护[shǒu hù]看守保护。 看守保护由武装卫兵守护着两座高大的围墙剑平守护着他,一边替他料理社里积压的文件。—— 高云览《小城春秋》 
- 障护[zhàng hù]障蔽护卫。 
- 政治庇护[zhèng zhì bì hù]见“政治避难”。 
- 视护[shì hù]照看护理。 
- 济护[jì hù]救护。 
- 保护[bǎo hù]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保护眼睛ㄧ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 
- 辩护[biàn hù]①为了保护别人或自己,提出理由、事实来说明某种见解或行为是正确合理的,或是错误的程度不如别人所说的严重:不要替错误行为辩护ㄧ我们要为真理辩护。②法院审判案件时被告人为自己申辩或辩护人为被告人申辩:辩护人 ㄧ辩护律师。 
- 教护[jiào hù]犹管理。 
- 翼护[yì hù]保护;佐助。 
- 逻护[luó hù]巡守。 
- 招护[zhāo hù]招呼;关照。 
- 爱护[ài hù]爱惜并保护:爱护公物ㄧ爱护年轻一代。 
- 掩护[yǎn hù]①采用某种措施保护队伍或人员的行动安全:掩护机关后撤|掩护政工人员过敌人防线。②采用某种方式暗中保护:打掩护。③指作战用的工事、障蔽物等:利用山岗做掩护,防御敌人的进攻。 
- 虾蟆护[há má hù]鸟名。 
- 治护[zhì hù]治疗护理。 
- 偏护[piān hù]偏私袒护。 有偏向地袒护某一方 
- 典护[diǎn hù]监领﹐督察。 
- 打掩护[dǎ yǎn hù]1.在主力部队的侧面或后面跟敌人作战,保护主力部队完成任务或撤退。 2.比喻掩饰﹑遮盖或包庇。 
- 交护[jiāo hù]一齐防护。 
- 三护[sān hù]旧谓女子幼小依赖父母,出嫁依赖丈夫,老迈依赖儿子。 
- 屃护[xì hù]犹庇护。 
- 都护[dū hù]1.官名。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其后废置不常。晋宋以后,公府则有参军都护﹑东曹都护,职权较卑,与汉制异。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权任与汉同,且为实职。元代有北庭都护。明清废。 2.传说中的一种鸟名。 
- 督护[dū hù]1.武官名。晋置。为方面镇将的部将。 2.谓监督(军事)。 
- 牢护[láo hù]坚定地维护。 
- 布护[bù hù]同“布濩”。 
- 韶护[sháo hù]见“韶濩”。 
- 植物保护[zhí wù bǎo hù]为使植物生长期免受危害所采取的各种保护性措施,如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 为使植物生长期免受危害所采取的各种保护性措施,如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 
- 缄护[jiān hù]用以存放文书﹑名帖等物的多层书箧。 
- 回护[huí hù]袒护;包庇:你老这样回护他,他越发放纵了。 
- 悯护[mǐn hù]怜悯庇护。 
- 曲护[qǔ hù]曲意袒护;委曲袒护。 
- 庇护[bì hù]袒护;保护:庇护权ㄧ庇护坏人。 
- 环境保护[huán jìng bǎo hù]有关防止自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使之适于人类劳动和生活的工作。简称环保。 为了防止恶劣的气候或其他废水、废气、废渣等环境因素危害而对人或设备所作的保护 
- 围护[wéi hù]围绕在四周保护;维护。 
- 避护[bì hù]躲避或遮护。 
- 盘护[pán hù]见“盘瓠”。 
- 拦护[lán hù]遮拦保护。 
- 看护[kān hù]①护理:看护病人。②旧时称护士。 
- 卫护[wèi hù]保护;维护:母亲紧紧地卫护着孩子,随时准备着反击来犯者。 保护守卫 
- 关护[guān hù]关心照顾。 
- 访外护[fǎng wài hù]谓寻求外人福庇使炼丹之术得以见效。 
- 辅护[fǔ hù]辅佐卫护。 
- 监护[jiān hù]①法律上指对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的监督和保护。②仔细观察并护理 :监护病人 ㄧ新生儿监护。 
- 宝护[bǎo hù]珍爱保护。 
- 穆护[mù hù]唐代称祆教传教士。 
- 扶护[fú hù]扶持卫护;扶持护理。 
- 拥护[yōng hù]①保护;卫护:拥护百姓,子养万民。②赞成并全力支持:拥护宪法|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 
- 挡护[dǎng hù]抵挡保护;庇护。 
- 鞠护[jū hù]保养防护。 
- 辨护[biàn hù]1.办理监督。 2.治理修护﹐修治。 3.照顾维护。 
- 椟护[dú hù]用木匣或木柜珍藏保护。 
- 康护[kāng hù]安定维护。 
- 调护[tiáo hù]1.调教辅佐。 2.调养护理。 调理保护;调养护理 
- 奬护[jiǎng hù]鼓励爱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朕于臣下务在务护,才用优劣,一一可见,随其器能,各加任使。” 
- 蔽护[bì hù]掩护;庇护。 
- 管护[guǎn hù]管理保护,使不受损害。如:一日种树,常年管护。 
- 相护[xiāng hù]互相庇护。 
- 总护[zǒng hù]犹统领。 
- 救护[jiù hù]援助伤病人员使得到适时的医疗,泛指援助有生命危险的人:救护队ㄧ救护车 ㄧ救护伤员。 
- 敦护[dūn hù]劝勉回护。 
- 训护[xùn hù]教导保护。 
- 将护[jiāng hù]1.调养护理。 2.卫护。 
- 遮护[zhē hù]1.遮挡保护。 2.遮藏;遮蔽。 3.犹庇护。 4.犹掩饰。 遮盖护持在母鸡双翅的遮护下,小鸡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 拱护[gǒng hù]犹拱卫。 
- 顾护[gù hù]犹回护。 
- 拯护[zhěng hù]救护。 
- 劳动保护[láo dòng bǎo hù]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简称劳保。 
- 呵护[hē hù]〈书〉①保佑。②爱护;保护:呵护备至。 
护[hù]字的成语
- 护国佑民[hù guó yòu mín]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 护身符[hù shēn fú]一种小巧的装饰品(如珠宝、玉石或纪念品),上面刻有符咒、咒文或符号,戴上这个护身宝贝可以防止灾祸(如疾病或魔力),或者帮助佩戴者。 一种小巧的装饰品(如珠宝、玉石或纪念品),上面刻有符咒、咒文或符号;据说,戴上这个护身宝贝可以防止灾祸(如疾病或魔力),或者帮助佩戴者(如赢得爱情或战争) 
- 保护伞[bǎo hù sǎn]比喻赖以不受伤害的资本。 比喻赖以不受伤害的资本 
- 藏头护尾[cáng tóu hù wěi]原指书法的用笔笔力强劲。现指说话、做事躲躲闪闪,怕把真相全暴露出来。 
- 官官相护[guān guān xiāng hù]指官员之间互相包庇。 各级官府衙门之间狼狈为奸,串通一气,互相袒护,使人民蒙冤受害,申诉无门既是太师府中事件,我只道官官相护,就了其事。——《醒世恒言》第十三回他说:“好呀,你们这是官官相护,压制民主,闯出祸来你们要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