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香连丸

香连丸

《中国药典》:香连丸

药方名称香连丸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800g木香200g

性状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炮制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政和本草》卷七引《李绛兵部手集方》:香连丸

药方名称香连丸

处方宣连 青木香各等分

制法上药,同捣筛,白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20~30丸。每日二三次。其久冷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服。

摘录《政和本草》卷七引《李绛兵部手集方》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香连丸

药方名称香连丸

别名豆蔻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木香15克黄连22.5克(去须微炒)诃黎勒15克(煨,用皮)肉豆蔻122枚(去壳)丁香7.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以烧饭和丸,如黍粒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乳食不节,肠胃虚弱,冷热失调,下赤白痢,腹内疠痛,日夜频作,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以粥饮送下5丸,日三四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香连丸

药方名称香连丸

处方木香黄连(去须,炒)甘草(炙,锉)肉豆蔻(去壳)

制法上四味,等分,捣罗为末,砂糖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热痢。

用法用量每次15丸,空腹时用米汤下,更以意加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鸡峰普济方》卷十四:香连丸

药方名称香连丸

处方黄连地榆赤石脂各60克龙骨阿胶木香艾叶黄芩各30克 肉豆蔻45克使君子22.5克赤芍药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便泄下痢,日夜无数,怠堕力少,米谷不化,脓血相杂,脐腹疠痛,痞满肠鸣,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乌梅米饮下,不拘时。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四

儒门事亲》卷十二:香连丸

药方名称香连丸

处方木香诃子肉(面炒)黄连(炒)各15克龙骨6克

制法上为细末,饭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湿热痢无积滞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汤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猜你喜欢

  • 胡豆汁

    药方名称胡豆汁处方胡豆2合。功能主治消渴。用法用量上煮取汁,勿用盐,随意饮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八

  • 聚宝黄龙散

    药方名称聚宝黄龙散处方龙实(龙骨中有之深黄或淡黄色紧掬人舌者是)1钱,白矾灰1钱,蜗牛壳1钱,南粉1钱,牛黄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齿龈疳蚀,有窍子不合者。用法用量每用少许,贴窍子内,时时用之。摘录

  • 臭樗皮散

    药方名称臭樗皮散处方臭樗皮1两(微炙,锉),酸石榴皮1两,地榆1两(锉),黄连1两(去须),艾叶3分(微炒),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痔痿,下脓血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

  • 填骨髓煎

    药方名称填骨髓煎处方白茯苓60克山茱萸当归巴戟五味子人参远志桂心附子菟丝子天门冬大豆黄卷各30克肉苁蓉60克石斛石韦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取生地黄汁12升,生栝楼根汁600毫升,白蜜180毫升,牛髓1

  • 三补丸

    药方名称三补丸别名三黄丸(《校注妇人良方》卷八)处方黄芩黄柏黄连备等分制法上药为末,蒸饼为丸。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治上焦积热。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 车前子涂方

    药方名称车前子涂方处方车前子不拘多少。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阴疝肿缩。用法用量汤调,涂肿处。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 解散甘草汤

    药方名称解散甘草汤处方甘草1两半,茯苓1两,生姜1两。功能主治服石散发,烦闷不解。用法用量上药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3次服。摘录《医心方》卷二十引《深师方》

  • 止痢汤

    药方名称止痢汤处方人参9克白术30克山茱萸15克黄连3克茯苓15克柞木枝15克白芍15克槟榔1.5克 薏仁15克功能主治治湿热痢疾。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七

  • 归血凉荣汤

    药方名称归血凉荣汤处方丹皮、地黄、芍药(炒)、麦冬(去心)、蒲黄、甘草、黄芩(炒)、茅根。功能主治吐血、衄血、咯血、郁血。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服;滓再煎服。摘录《活人心统》卷下

  • 柴胡六合汤

    《医垒元戎》:柴胡六合汤药方名称柴胡六合汤处方熟地黄9克川芎3克 芍药9克当归9克柴胡3克黄芩3克功能主治主妊娠伤寒,邪入少阳,胸胁满痛,脉弦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垒元戎》《元戎》:柴胡六合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