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金钗煎

金钗煎

《妇人良方》卷二引檀峰晓公方:金钗煎

药方名称金钗煎

处方当归2两,白芍药2两,川芍2两,石斛(酒炒)2两,香附子(炒)2两,糯米2两(炒),降真香(细锉)4两,熟地黄4两,秦艽1两,贝母(去心)1两,羌活1两,桂心1两,粉草1两,干姜(炮)1两,北细辛1两,牡丹皮1两,大豆卷(炒)1两,茴香(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延胡索1两,白芷1两,人参半两,木香半两,石膏(煅)半两,沉香半两,黄芩半两,川椒3分,交加(修制)8两(交加,指交加散)。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7丸。

功能主治活血驻颜,大暖血海,升降阴阳,滋养荣卫。主子宫久冷,多病少子,及产前产后诸病。

用法用量依后服饵常服,温酒化下。妇人诸疾,产前产后风虚痼冷,手足僵痹,豆淋酒化下;血风头痛,产后中风,荆芥酒化下;产前产后痰涎咳嗽,桑白皮汤下;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血气攻刺,腰胁重痛,温酒化下;经脉不通,产后血喘,苏木人参煎汤化下;血崩不止,赤白带下,侧柏烧灰调酒下;妇娠将理失宜,或因惊动,痛极妨闷,漏胎下血,胶艾煎汤化下;临产艰难,乳香研酒化下;子死腹中,胎衣不下,同朴消3钱(重研细),童便和酒化下;产后劳倦,伤败血气,如疟寒热,遍身疼痛,喘嗽盗汗,地黄乌梅煎汤化下;产后败血浮肿,姜汁少许和酒半盏化下;产前服之则胎安,临产亦易产;产后则逐去恶血,不生诸疾,同童便和酒化下。

注意忌生冷、油腻、鱼腥、猪母、白猪,一切毒物。

摘录《妇人良方》卷二引檀峰晓公方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仙传济阴方》:金钗煎

药方名称金钗煎

处方黑豆1升(炒熟,去皮),香附子末4两半,干姜(炮)1两,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调理经候,滋养少女。主经候不调,月水湛浊,腹常刺痛,及室女血弱,阴虚经脉不均。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温酒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仙传济阴方》

猜你喜欢

  • 驱风散热饮子

    药方名称驱风散热饮子处方连翘牛蒡子(炒,研)羌活苏薄荷大黄(酒浸)赤芍药防风当归尾 山栀仁川芎各等分甘草少许制法上药研粗末。功能主治治天行赤热,目赤疼痛;或睑肿头重,怕日羞明,泪涕交流。用法用量以白水

  • 下虫丸

    《直指小儿方》卷三:下虫丸药方名称下虫丸处方苦楝根皮(酒浸,焙)贯众木春桃仁(浸,去皮,焙)芜荑(焙)鸡心槟榔各6克鹤虱(炒)3克轻粉1.5克 干虾蟆(炙焦)9克使君子(略煨,取肉)50枚制法上药为末

  • 羚羊角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羚羊角散药方名称羚羊角散处方羚羊角屑、桂心、茯神、麻黄(去根节)、葛根、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炒)、酸枣仁、五加皮,各一两。升麻、枳壳(麸炒)、独活,各一两半。

  • 蔓荆子散

    《仁斋直指》卷二十一:蔓荆子散药方名称蔓荆子散处方蔓荆子赤芍药 生地黄桑白皮甘菊花 赤茯苓川升麻麦门冬(去心)木通前胡炙甘草各等分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治内热,耳出脓汁,或耳鸣而聋。用法用量每服9克,

  • 加减紫金丹

    《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加减紫金丹药方名称加减紫金丹处方白茯苓苍术(米泔浸,炒)各60克当归熟地黄白芍药(炒)陈皮各120克肉苁蓉(酒洗,去鳞甲)30克丁香3克红花15克 瓜儿血竭9克乳香(去油)9克,

  • 大益智散

    药方名称大益智散处方熟地黄2两,人参(去芦)2两,白茯苓(去皮)2两,苁蓉(酒浸)2两,菟丝子(酒浸)7钱半,远志(去心)7钱半,蛇床子2钱半。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心志不宁,语言健忘。用法用量每服1

  • 光明丹

    《医学正传》卷五:光明丹药方名称光明丹处方白炉甘石30克(以黄连15克煎浓汁,滤去滓,用炭火煅炉甘石通红,淬黄连汁内,如此者七次。研)辰砂3克硼砂6克轻粉1.5克 片脑0.9~1.5克麝香0.3克制法

  • 归姜汤

    药方名称归姜汤处方当归9克 黑姜2.1克 枣仁4.5克(炒)大枣5枚(去核)。功能主治治产后心慌自汗。用法用量上药加大枣5枚,去核,水煎服。若服后自汗仍多,心慌无主,恐其晕脱,即加人参6克、熟附子3克

  • 葛根石膏汤

    《症因脉治》卷四:葛根石膏汤药方名称葛根石膏汤处方干葛、石膏、知母、粳米。功能主治燥火腹痛,口干脉数者。摘录《症因脉治》卷四《伤寒总病论》卷四:葛根石膏汤药方名称葛根石膏汤处方葛根1两,麻黄1两,石膏

  • 补骨脂散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补骨脂散药方名称补骨脂散别名补骨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一)。处方补骨脂30克莽草叶30克 官桂30克(去粗皮)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干姜30克(炮裂,锉)干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