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

药方名称痛泻要方

别名白术芍药散(《古今医统》卷三十五)。

处方白术90克白芍(炒)60克陈皮(炒)45克防风60克

功能主治补脾泻肝。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

用法用量或煎、或丸、或散皆可用。

久泻者,加炒升麻18克。

备注方中白术燥湿健脾,白芍养血泻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散肝舒脾。四药相配,可以补脾土而泻肝木,调气机以止痛泻。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正传》卷二补。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猜你喜欢

  • 保安炙甘草方

    药方名称保安炙甘草方处方粉草(以山泉溪涧长流水1小碗,徐蘸,慢火炙,水尽为度)。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活血消毒。主痈疽漏疮。用法用量用醇酒3碗,煎2碗,空心随意温服。摘录《直指》卷二十二

  • 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卷三:柴葛解肌汤药方名称柴葛解肌汤别名葛根解肌汤(《古今医鉴》卷三)、柴胡解肌汤(《万病回春》卷二)。处方柴胡干葛甘草黄芩芍药羌活白芷桔梗石膏功能主治解肌清热。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恶寒发

  • 大黄蚀肉膏

    药方名称大黄蚀肉膏处方大黄1两,附子1两,菵草1两,芎?1两,雄黄(研)1两,真珠末1两,白蔹2两,白蔹2两,矾石(研)2两,黄芩2两,漆头2两,芦茹(末)2两,雌黄(研)1两。制法上11味,以猪脂1

  • 加味越鞠丸

    《寿世保元》卷二:加味越鞠丸药方名称加味越鞠丸处方苍术(米泔浸,姜汁炒)1两,抚芎1两,香附(童便浸3日,炒)1两,神曲(炒)1两,栀子(炒)5钱,陈皮(去白)1两,白芍(去芦,炒)3两,黄连(酒炒)

  • 点眼蜗牛浆

    药方名称点眼蜗牛浆处方生蜗牛1枚。功能主治息肉淫肤,赤白膜。用法用量上药去其掩,纳丹砂末于口中,火上炙沸,以绵注取汁,敷眦中。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苍术半夏丸

    《医统》卷六十引《医学集成》:苍术半夏丸药方名称苍术半夏丸处方苍术、半夏、南星、黄柏(炒)、山楂、白芷、神曲、昆布、滑石、吴茱萸各等分。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湿热疝痛。用法用量每服

  • 茯苓消气丸

    药方名称茯苓消气丸处方汉防己1钱,茯神1钱,茯苓1钱,胡连1钱,麝香1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脾疳,手足浮肿。用法用量每服5丸,米饮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三八○

  • 沉香丸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沉香丸药方名称沉香丸处方沉香(锉)肉苁蓉(酒浸,切,焙)黄耆(锉)瞿麦穗磁石(火煅、酣淬三至七遍)滑石各30克制法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膏淋。用法用量每

  • 白附丸

    《幼幼新书》卷十引《刘氏家传》:白附丸药方名称白附丸别名真珠膏、人参丸处方白附子(生)2个,天南星(炮)半两,全蝎37枚,人参2钱,白僵蚕(麸炒)14个,朱砂1钱,脑、麝、乳香各少许。制法上为末,炼蜜

  • 柏母丸

    药方名称柏母丸处方贝母18克 川柏(蜜炙)30克冰片3克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青豆大。功能主治治痰火郁结,咽喉不利。用法用量每服1丸。摘录《囊秘喉书》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