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甘草流浸膏

甘草流浸膏

药方名称甘草流浸膏

来源甘草浸膏经加工制成的流浸膏。

性状为棕色或红褐色的液体;味甜、略苦、涩。

炮制甘草浸膏300~400g,加水适量,不断搅拌,并加热使溶化,滤过,在滤液中缓缓加入85%乙醇,随加随搅拌,直至溶液中含乙醇量达65%左右,静置过夜,仔细取出上清液,遗留沉淀再加65%的乙醇,充分搅拌,静置过夜,取出上清液,沉淀再用65%乙醇提取一次,合并三次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测定甘草酸含量后,加水与乙醇适量,使甘草酸和乙醇量均符合规定,加浓氨试液适量调节pH值,静置,使澄清,取出上清液,滤过,即得。

功能主治缓和药,常与化痰止咳药配伍应用,能减轻对咽部黏膜的刺激,并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与脱氧皮质酮样作用。用于支气管炎,咽喉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5ml,一日6~15ml。

注意本品连续服用较大剂量时,可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二陈菖蒲汤

    药方名称二陈菖蒲汤处方半夏、广皮、白茯苓、甘草、石菖蒲。功能主治外感遗尿,痰凝中脘,身体发热,神志不清,便色黄赤,右脉滑实者。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 百全丸

    药方名称百全丸处方何首乌(雌雄各半)6两,天南星2两半(用生姜2两半制),白附子(微炮)1两半,黄丹(炒)2两。制法上除前项黄丹外,为细末,入黄丹,用白面2两半,加醋同调为糊,和有色为度,丸如梧桐子大

  • 大***汤

    药方名称大***汤别名***汤处方***2两,旋覆花2两,白术2两,桂心2两,防己2两,黄芩2两,香豉1升,橘皮2两,茯苓2两,前胡4两,桑白皮4两,紫苏茎叶1握,大枣10枚。功能主治脚气毒冲心变成水,身体

  • 苦参甘草汤

    药方名称苦参甘草汤处方苦参3两,甘草3两,熏黄3两,豉1升半,葱白5茎,蜀椒30粒。功能主治疳痢不止。用法用量以苦参等3物各捣下筛,以水5升煮葱白、豉、椒,取3升,以3指撮苦参末等各1撮,纳汁中,冷暖

  • 茜茜糖浆

    药方名称茜茜糖浆处方茜草20克,茵陈20克,淮山药20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清热除湿,活血解毒。主湿热毒邪瘀滞。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用时加少量白糖),10日为1疗程。摘录陈高材方

  • 代五宝散

    药方名称代五宝散处方人参5分,轻粉(烧)5分,巴豆(霜)1钱,龙脑5厘,辰砂1钱。制法上为极细末,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结毒筋骨疼痛。用法用量每服5丸,土茯苓汤送下,日3次。摘录《霉疠新书》引田安

  • 花桑枝煎

    药方名称花桑枝煎处方花桑枝1斤(锉),海桐皮半斤,仙灵脾半斤,五加皮半斤,牛蒡根半斤(上五味细锉,以水3斗,煮至1斗,滤去滓,却入锅中,慢火熬至5升),附子(去皮脐)1两,牛膝(去苗)1两,天麻1两,

  • 柴芩煎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柴芩煎药方名称柴芩煎处方柴胡6~9克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各6克枳壳4.5克功能主治解表清里。主伤寒表邪未解,外内俱热,泻利烦渴,喜冷气壮,脉滑数;疟痢并行,内热出血,兼表邪发黄者。用

  • 巴豆方

    《普济方》卷五十九引《经验良方》:巴豆方药方名称巴豆方处方巴豆1枚(去油取霜)。功能主治伤寒后不能转摄,舌出不收者。用法用量用纸捻卷之,纳入鼻中,其舌即收。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九引《经验良方》方出《肘

  • 化淫消毒汤

    药方名称化淫消毒汤处方白芍1两,当归5钱,炒栀子3钱,苍术3钱,生甘草1钱,金银花1两,青黛3钱,生地3钱,土茯苓5钱。功能主治梅毒、臊疳。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