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浮萍散

浮萍散

《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八:浮萍散

药方名称浮萍散

处方浮萍草(阴干)

制法为末。

功能主治治疮疹入眼,痛楚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6克,用羊子肝半片,入盆子内,以竹杖子刺碎烂,投水半合,绞取肝汁,调药服之,食后。不甚者,一服便愈;若目已伤,十服愈。

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八

儒门事亲》卷十二:浮萍散

药方名称浮萍散

处方浮萍荆芥川芎甘草麻黄(去根)各3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发汗祛风,活血解毒。治癞风。

用法用量每服30克,加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汗出则愈。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医级》卷八:浮萍散

药方名称浮萍散

处方浮萍(晒干)1钱,黄芩1钱,白芷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疯、癣、疥、癞。

用法用量四物汤同煎调下。汗出病愈。

摘录《医级》卷八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五:浮萍散

药方名称浮萍散

处方浮萍5钱,防风3钱,黄耆3钱,羌活3钱,当归2钱,干葛1钱,麻黄5分,生草4分。

功能主治丹毒。

用法用量水煎,量疾重轻,分2-3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五

《回春》卷四:浮萍散

药方名称浮萍散

处方浮萍草(于秋暮取霜露打过者)不拘多少。

制法以净瓦摊开,阴干,其瓦一日一易,不可见日,务要阴干,用纸包起,临时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脱肛。

用法用量先取井水或新水洗净脱出肛,次以药末掺上。

摘录《回春》卷四

《卫生总微》卷八:浮萍散

药方名称浮萍散

处方浮萍草。

制法阴干,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疮疹入眼,痛楚不忍,恐伤其目。

用法用量每服1-2钱,用羊子肝半片,入盆子内,以竹杖子刺碎烂,投水半合,绞取肝汁,调药服之。不甚者,1服便愈;若目已伤者,10服愈。

摘录《卫生总微》卷八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郑愈方:浮萍散

药方名称浮萍散

处方浮萍2钱,麻黄2钱,京芎2钱,天麻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出汗。主小儿伤寒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薄荷酒调下。覆令出汗。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四引郑愈方

猜你喜欢

  • 鹿肾粥

    《圣惠》卷九十七:鹿肾粥药方名称鹿肾粥处方鹿肾1对(去脂膜,切),粳米2合。功能主治肾气损虚,耳聋。用法用量鹿肾羹(《饮膳正要》卷二)、鹿肾糜(《医统》卷六十二)。摘录《圣惠》卷九十七《圣惠》卷九十七

  • 补胃饮

    药方名称补胃饮处方茯苓4两,人参3两,橘皮2两,生姜3两,薤白(切)1升,豉5合(绵裹),糯米2合。制法上切。功能主治胃气虚热,不能食,兼渴引饮。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分6次温服,中间任食

  • 救命神朱丸

    药方名称救命神朱丸处方朱砂1两,粉霜半两,铅白霜半两,信石半两,杏仁1两(去皮尖),伏龙肝2两,巴豆半两(去皮,用醋浆水浸1宿后,别用醋浆水煮3-5沸,滤出,却于露中1宿),天南星半两(醋浆水煮1沸为

  • 沉香枳壳散

    药方名称沉香枳壳散处方沉香1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前胡(去芦头)3分,乌药(锉)半两,木香1分,槟榔(锉)1分,人参1分,甘草(炙)1分。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气逆往来,喘急噎闷。用法用量每服2

  • 涤肠汤

    《外科医镜》:涤肠汤药方名称涤肠汤处方大黄6钱(锦纹佳),归尾3钱,赤芍3钱,桃仁20粒(去皮尖),延胡索2钱,红花1钱,木香8分,冬瓜子3钱(或肥皂核仁亦可)。功能主治大肠生痈。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 补肾鹿茸丸

    药方名称补肾鹿茸丸处方鹿茸(去毛,酒浸1宿,酥炙)2两,磁石(煅、醋淬7遍)2两,枳实(去瓤,麸炒)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山芋1两半,牡蛎(熬)1两半,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半,五味子

  • 败毒良方

    药方名称败毒良方处方黄芩2钱,当归2钱,广胶2钱,怀生地黄3钱,枳壳2钱,连翘2钱,怀牛膝2钱,穿山甲2钱(酒炒)。功能主治一切大毒,痈疽,发背,疔毒,鱼口,对嘴,无名肿毒。用法用量水3碗,煎1碗服之

  • 神术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神术散药方名称神术散处方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焙)五两,?、白芷、细辛(去叶.土)、羌活(去芦)、川芎、甘草(炙),各一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四时瘟疫,头痛项

  • 白清胃散

    药方名称白清胃散处方生石膏4两,生硼砂1两,玄明粉1两,冰片2钱。制法上为细末,过罗。功能主治清热去火;清肿止痛。主胃火上升,牙齿疼痛,口舌糜烂,牙缝流血。用法用量蘸药少许,擦患处。摘录《北京市中药成

  • 花红散

    药方名称花红散处方龙骨(雪白,真者)1两,乳香半皂子大,粉霜半钱,光粉2钱,轻粉(用小平钱抄)半钱,麝香少许,脑子少许,黄丹(逐旋入,看颜色粉红即止)。功能主治恶疮。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