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甘麦大枣汤

加味甘麦大枣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麦大枣汤

处方甘草9g,麦门冬9g,人参3g,小麦30g,大枣5枚,白芍9g。

功能主治气血不足,阴阳失调,眼睛赤痛,发止不定,发时白晴淡红,疼痛不重,寒热交作,或有头痛,心烦意乱,脉细数无力,舌淡苔白,舌心粉红;止时不药而愈,状若常人,反复发作,一年数次。

各家论述方中人参小麦大枣、炙甘草甘温补中以助生化之源,使气血充裕,阴平阳秘,寒热无由生;白芍既有养血之功,合甘草又有敛阴和营,缓急止痛之能;更兼麦门冬清心润肺,白晴赤痛自然消除。

临床应用白晴赤痛如崇赵某某,女,35岁。1971年3月12日初诊。二目赤痛3月余,时发时止,越发越频,虽痛不重,但心中烦乱,时寒时热,其状如祟。患者消瘦面黄,疲倦少神,白睛淡赤,脉细无力。服加味甘麦大枣汤5剂,发少痛轻,继服15剂而愈。

摘录《张皆春眼科证治》

猜你喜欢

  • 芎朴丸

    药方名称芎朴丸处方芎藭厚朴(姜汁炙)各30克白术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形体消瘦,泄泻白水,腹部膨胀。用法用量每服1丸,三岁以下半丸,米汤送服。摘录《普济本事方》

  • 百部根方

    药方名称百部根方处方百部藤根2两。制法捣自然汁,和蜜等分,沸煎成膏子。功能主治暴嗽。用法用量每日3服,粥饮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一五八引《鲍氏方》

  • 桂粟饮

    药方名称桂粟饮处方粟米1升(水沉净洗,炒极热),桂皮(去粗皮)5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解烦热,止渴,止泻,实大肠,止霍乱。主用法用量每服1合,温蜜水调下。摘录《济众新编》卷七

  • 参粟汤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参粟汤药方名称参粟汤处方人参1两,陈粟米1两半,生姜(切碎)5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4两(与生姜同杵,晒干)。制法上同入银石锅中,慢火炒令焦黄,为粗末。功能主治干呕不下食。用法

  • 调中散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调中散药方名称调中散处方人参白茯苓各6克丁香20个白术7.5克(炮)甘草15克(炙)紫苏7.5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主小儿吐泻。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木瓜煎汤,入盐少许温服,不拘

  • 送胞汤

    药方名称送胞汤别名送胎汤(《辨证录》卷十二)。处方当归60克(酒洗)川芎15克 益母草30克乳香30克(不去油)没药30克(不去油)芥穗9克(炒黑)麝香0.15克(研,另冲)功能主治治妇人正产,胞衣二

  • 威灵仙饮

    药方名称威灵仙饮处方威灵仙50-90克,白糖30克,醋(适量)。功能主治软坚化骨。主误将鱼鲠刺入咽喉之内。用法用量威灵仙水煎液,冲化白糖,再加入醋,分4-6次含服。摘录齐强方

  • 甘草粉蜜汤

    《金匮要略》卷中:甘草粉蜜汤药方名称甘草粉蜜汤处方甘草6克 粉3克 蜜12克功能主治治蛔虫病。吐涎,腹痛,发作有时,服毒性杀虫药,腹痛不能止者。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先煮甘草取400毫升,去

  • 蓼汁饮

    药方名称蓼汁饮处方生蓼汁。功能主治蛇咬伤。用法用量上捣生蓼汁饮之;少少以渣敷疮上,或以蓝青敷之亦可。摘录《普济方》卷三○七

  • 龙骨黄连汤

    药方名称龙骨黄连汤处方龙骨(碎)1两,半连(去须,炒)3分,当归(切,焙)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大便滑泄,色如鹜溏。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