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香石藤叶

香石藤叶

药材名称香石藤叶

拼音Xiānɡ Shí Ténɡ Yè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披针叶五味子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lancifolia(Rehd.et.Wils)A.C.Smith[S.sphenantheraRehd,etWils.var.lanci-folia Rehd.et.Wils.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摘,鲜用或晒干备用。

原形态落叶木质藤本。茎较纤细,小枝圆柱形。叶互生;叶柄长约1cm,叶柄边缘具极狭的翅,有时呈啮状下延至枝上;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10cm,宽1-3cm,先端渐狭或突尖,基部渐窄,边缘具不明显的细齿或下部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雌雄异株;花小,直径不及1cm;花被6-8片,外轮淡黄色绿色至黄色,内轮橙黄色或黄色带红晕;雄蕊10-16,着生于倒卵状的花托上;雌蕊有心皮16-21。聚合果序长4-6cm;小浆果球形,红色;内有1-2枚椭圆形扁平的种子,种皮部分平滑,部分有不明显珠稀疏条粒状突起。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1500-2400m的杂木林间及岩坡、林缘溪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性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中华短肠蕨

    药材名称中华短肠蕨拼音Zhōnɡ Huá Duǎn Chánɡ Jué英文名Chinese Twin-sorus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中华短筋蕨的根茎。

  • 竹节草

    《中药大辞典》:竹节草药材名称竹节草拼音Zhú Jié Cǎo别名竹节菜、翠蝴蝶、翠娥眉、笪竹花、倭青草(《救荒本草》),竹菜、鸭跖草(《岭南采药录》)。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

  • 夏枯草露

    药材名称夏枯草露拼音Xià Kū Cǎo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全草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水。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夏枯草"条。功能主治《纲目拾遗

  • 黑及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及草药材名称黑及草拼音Hēi Jí Cǎo别名青鱼胆、四棱草、小见肿消、花脸猫、黑耳草来源龙胆科花锚属植物紫白花锚Halenia elliptica D. Don,以根

  • 山蓼

    药材名称山蓼拼音Shān Liǎo别名酸浆菜、肾叶山蓼来源蓼科山蓼Oxyria digyna (L.)Hi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南、西北等地区。性味酸,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肝气不舒,肝炎,

  • 刺龙牙

    药材名称刺龙牙拼音Cì Lónɡ Yá别名刺老牙、鹊不踏、刺老鸦、虎阳刺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辽东楤木的根皮和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elata(Miq.)Seem.[Dimor-

  • 韭根

    《中药大辞典》:韭根药材名称韭根拼音Jiǔ Gēn别名韭黄(《纲目》)。出处《别录》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韭的根及鳞茎。化学成分韭菜的根含硫化物、甙类和苦味质。性味辛,温。①《纲目》:"温。&qu

  • 舌状蜈蚣藻

    药材名称舌状蜈蚣藻来源藻类红藻门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 (Harv.) Yamada,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驱蛔虫、鞭虫、蛲虫。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吕宋果

    《中药大辞典》:吕宋果药材名称吕宋果拼音Lǚ Sònɡ Guǒ别名加穵弄、宝豆(《本草补》),苦果(《药材资料汇编》)。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马钱科植物吕宋豆的成熟种子。原形态大型木质藤本。

  • 黑风散根

    药材名称黑风散根拼音Hēi Fēnɡ Sàn Gēn别名广藤根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细圆藤Pericampylusglaucus(Lam.)Merr.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camp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