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陈壶卢瓢

陈壶卢瓢

《中药大辞典》:陈壶卢瓢

药材名称陈壶卢瓢

拼音Chén Hú Lú Piáo

别名壶卢瓢(《海上方》),破瓢(《孙天仁集效方》),败瓢(《纲目》),败瓠(《食物本草会纂》)。

出处《纲目》

来源葫芦科植物瓢瓜葫芦的陈旧的老热果皮瓢瓜:秋末或冬初,采取老熟果实,打碎,晒干。苦葫芦:秋季果实老熟至外壳转黄时采下,用瓷片刮去外层薄皮后晒干。

性状瓢瓜的干燥果皮,系陈旧而破碎的片块,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厚约4~7毫米;外表黄棕色,较光滑,内表面黄白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无,味淡。

②苦葫芦的完整果实,呈哑铃状,中部细缩如腰,上段卵形,下段较大,呈球形,顶部有花柱痕,基部的果柄已除去,仅存果柄痕,全长8~12厘米,直径3~4厘米;外面黄色,光滑。质坚硬。破碎后灰黄白色。气弱,味苦。

上二种均以干燥,色黄、无霉者为佳。主产江苏及上海郊区等地,其他地区亦有。

性味苦,平。

①《纲目》:"苦,平,无毒。"

②《饮片新参》:"淡,平。"

功能主治水肿,臌胀,痔漏下血,血崩,带下。

①《纲目》:"消胀杀虫,治痔漏下血,崩中,带下赤白。"

②《饮片新参》:"利水,消皮肤肿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存性研末凋敷。

复方①治中满鼓胀:三、五年陈壶芦瓢一个,以糯米一斗作酒,待熟,以瓢于炭火上炙热,入酒浸之,如此三、五次,将瓢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酒下。(《余居士选奇方》)

②治大便下血:败瓢(烧存性)、黄连等分。研末。每空心温酒服二钱。(《简便单方》)

③治赤白崩中:旧壶芦瓢(炒存性)、莲房(煅存性)等分。研末。每服二钱,热水调服,三服,有汗为度,即上,甚者五服止。(《海上方》)

④治汤火伤灼:旧壶芦瓢烧敷之。(《濒湖集简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陈壶卢瓢

药材名称陈壶卢瓢

拼音Chén Hú Lú Piáo

英文名Bottle Gourd Peel, old pericarp of Bottle Gourd

别名壶卢瓢、破瓢、败瓢、败瓠、葫芦壳、葫芦瓢、陈瓠壳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瓢,乃瓠壶破开为之者,近时方药亦时用之,当以苦瓠为佳,年久者尤妙。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葫芦瓠瓜和小葫芦的老熟果实果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 depressa (Ser.) Hara 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 microcarpa (Naud.) Hara

采收和储藏:葫芦和瓠瓜:秋末冬初采取老熟果实,切开,除去瓤心种子,打碎,晒干。小葫芦:秋服采取外壳呈黄色的老熟果实,用瓷片刮去外层薄皮后晒干。

原形态1.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具沟纹,被粘质长柔毛,老后渐脱落。叶柄纤细,长16-20cm,被毛;顶端有2腺体;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长、宽约10-35cm,不分裂成3-5裂,具5-7掌状脉,先端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基部心形,弯缺开张,半圆形或近圆形,两面均被微柔毛,叶背及脉上较宇航局。卷须纤细,初时有微柔毛,上部分2歧。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单生;雄花:花梗细,比叶柄稍长,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萼筒漏斗状,长约2cm,裂片披针形,长5mm,花冠白色,裂片皱波状,长3-4cm,宽2-3cm,先端微缺而顶端有小尖头,5脉;雄蕊3,花丝长工3-4mm,花药长8-10mm,长圆形,药室折曲;雌花花梗比叶柄稍短或近等长;花萼和花冠似雄花;花萼筒长2-3mm,子房中间缢缩,密生粘质长柔毛,花柱粗短,柱头3,膨大,2裂。果产初为绿以,后变白色至带黄色,果形变形较大,因不同变种和品种而异,有呈哑铃状,长数十厘米,有的仅长10cm,有的呈扁球形、棒状或杓状,成熟后果皮变木质。种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先驱端截形或2齿裂。稀圆,长约20mm。花期7-8月,果期8-9月。

2.本种与萌葫芦的主要区别在于:瓠果扁球形,直径约30cm。

1.小葫芦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具沟纹,被软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0-20cm,顶端有2腺体,被毛;卷须纤细,上部分2歧,初时被微柔毛;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长、宽均10-30cm,不分裂或3-5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弯缺开张,边缘有不规则的齿;掌状脉5-7。雌雄花均单生;雄花花梗细,比叶柄稍长,花萼筒漏斗状,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裂往皱波状,雄蕊3,花室折曲。雌花花梗比叶柄稍短或近等长;花萼和花冠似雄花;子房中间缢缩,花柱粗短,柱头3,2裂。植株结实较多;果实哑铃状,下部大于上部,长不足10cm。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主产于江苏及上海郊区等地,其他地区亦有。

性状性状鉴别 ⑴葫芦果实呈哑铃状,中部缢细,上部和下部膨大。下部小,卵形,连于果柄;上部大,类球形,顶端有花柱基。表面黄棕色,较光滑。质坚硬。气微,味淡。

⑵瓠瓜 多为破碎的果壳块片,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厚4-7mm。外表面淡黄色,较光滑;内表面黄白色。质坚硬气微,味淡。

⑶小葫芦果实形状同葫芦而较小,长8-10cm。

以色黄白、洁净、无异味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灰黄色。①木化薄壁细胞成片,多破碎,完整者呈类多角形、类圆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0-132μm,壁厚3-6μm,有时可见数个纹孔相集成圆形纹孔域。②石细胞黄色,多成群,长椭圆形、三角状、不规则形,直径33-48μm,壁厚,纹孔孔沟明显。③螺纹导管直径14-26μm,木脂。

化学成分葫芦果实含瓜氨酸(citrulline)。葫芦杂交种果实的主成分为22-脱氧葫芦苦味素D(22-deoxocucurbitacin D)及少量22-脱氧异葫芦苦味素D(22-deoxoisocucurbitacin D);种子含脂肪油、皂甙。

药理作用葫芦煎剂按0.4g/kg给麻醉狗静脉注射,有显着的利尿作用,与虫笋合用,其作用更显;以煎剂2g/kg给兔灌胃,每日排尿总量无增加,但在给药12h内尿量增加40%。

性味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水肿;膨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烧存性研末。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消胀杀虫,治痔漏下血,崩中,带下赤白。

2.《饮片新参》:利水,消皮肤肿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粗腿羊肚菜

    药材名称粗腿羊肚菜别名皱柄羊肚菌、粗腿羊肚菌、羊肚菜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粗腿羊肚菜Morchella crassipes (Vent.) 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春夏之交雨后产生

  • 假友水龙骨

    药材名称假友水龙骨来源蕨类水龙骨科假友水龙骨Polypodium pseudoamoenum Ching,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河南。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关

  • 肉豆蔻衣

    《中药大辞典》:肉豆蔻衣药材名称肉豆蔻衣拼音Ròu Dòu Kòu Yī别名肉豆蔻花(李承祜《药用植物》),玉果花(《药材资料汇编》)。出处《中药志》来源为肉豆蔻科植物肉

  • 黑虎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虎七药材名称黑虎七别名铁杆七、黑龙七、大叶狗牙七来源蕨类裸子蕨科凤丫蕨属植物中华凤丫蕨Coniogramme intermedia Hieron.,以根状茎入药。夏秋采挖,去须根

  • 黄锁梅叶

    《中药大辞典》:黄锁梅叶药材名称黄锁梅叶拼音Huánɡ Suǒ Méi Yè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栽秧泡的叶。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

  • 矮脚枫叶

    药材名称矮脚枫叶拼音ǎi Jiǎo Fēnɡ Y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甘橿的叶。原形态红叶甘橿,又名:桂子树。落叶乔木,高达10米。小枝黄绿色。叶互生,卵圆形,长3~1

  • 大沙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沙叶药材名称大沙叶拼音Dà Shā Yè别名大叶满天星来源茜草科大沙叶属植物满天星Pavetta hongkongensis Brem.,以全株、根、叶入药。

  • 灯油藤子

    药材名称灯油藤子拼音Dēnɡ Yóu Ténɡ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锥序南蛇藤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 paniculatus Willd.采收和储藏:果实成熟后采收,

  • 伤寒草

    《中药大辞典》:伤寒草药材名称伤寒草拼音Shānɡ Hán Cǎo别名夜牵牛、星拭草(《岭南采药录》),寄色草(《广州植物志》),返魂香(《广东中药》Ⅱ),消山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水杨枝叶

    《中药大辞典》:水杨枝叶药材名称水杨枝叶拼音Shuǐ Yánɡ Zhī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杨柳种植物红皮柳的枝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杨根"条。性味《唐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