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镰叶瘤足蕨

镰叶瘤足蕨

药材名称镰叶瘤足蕨

拼音Lián Yè Liú Zú Jué

英文名all-grass of Distinct Plagiogyria

别名高山瘤足蕨、小贯众、斗鸡草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来源药材基源:为瘤足蕨科植物镰叶瘤足蕨的全草或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agiogyria rankanensis Hayata[P.distinctissima Ching;P.adnata Bed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30-45cm。具直立或斜升的根茎。叶簇生,二型;营养叶柄长14-18cm,基部三棱形,有1-2对气囊体,向上略呈三棱形或半圆形;叶片狭长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7-25cm,基部宽8-11cm,一回羽状分裂;羽片纸质,15-20对,互生,长4-6cm,宽8-13mm,上下面均为绿色,渐尖头,向上微弯呈镰状披针形,基部不对称,上侧沿叶轴上延,下侧圆形,边缘近全缘或有齿;叶脉羽状,侧脉单一或二叉状。孢子叶叶柄长30-40cm;叶片一回羽状,长14-22cm,宽4-6cm;羽片15-25对,极度收缩呈线形,长5-7cm,宽2-3mm;侧脉通常二叉,伸至叶边1/2处。孢子囊生于小脉顶部,成熟时布满羽片下面。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800m的常绿阔叶林或针叶林下及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辛;凉

归经入膀胱、肺、肝三经

功能主治发表清热;祛风止痒;透疹。主流行性感冒;麻疹;皮肤瘙痒;血崩;扭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烧灰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用于感冒发热、皮肤搔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荔枝叶

    《中药大辞典》:荔枝叶药材名称荔枝叶拼音Lì Zhī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枝叶,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生草药性备要》:"浸水数日,贴烂脚。&qu

  • 小黄素馨

    药材名称小黄素馨别名败火草、常春小黄馨、火炮子、矮探春来源木犀科小黄素馨Jasminum humile 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性味苦、甘、微涩,凉。功能主治清火,解毒。主治烧

  • 小黄连刺

    药材名称小黄连刺拼音Xiǎo Huánɡ Lián Cì英文名root of Soulie Barberry别名刺黄芩、老鼠刺、黄檗刺、小黄檗刺、猫儿刺、三颗针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来源药材基源:

  • 羊角桃

    药材名称羊角桃拼音Yánɡ Jiǎo Táo别名羊角草、蛇舌草、陌上番椒、田素香、目目箭、田香蕉来源玄参科母草属植物窄叶母草Lindernia angustifolia (Bent

  • 针叶火绒草

    药材名称针叶火绒草拼音Zhēn Yè Huǒ Rónɡ Cǎo英文名all grass of Awlshapedleaf Edelweiss别名小火草、苦艾、羊毛火绒草出处始载于《四川凉山州中草药资源

  • 一叶萩

    药材名称一叶萩拼音Yí Yè Qiū英文名Suffrutescent Securinega Twig别名小粒蒿、横子、粉条、老鼠牙、马扫帚牙、小孩拳、叶下珠、狗舌条、八颗叶下珠、山帚条条、狗杏条、花帚

  • 无距耧斗菜

    药材名称无距耧斗菜拼音Wú Jù Lóu Dòu Cài别名野前胡、千年耗子屎、黄风来源毛茛科无距耧斗菜Aquilegia ecalcarata Ma

  • 耳水苋

    《全国中草药汇编》:耳水苋药材名称耳水苋别名水旱莲来源千屈菜科耳水苋Ammannia auriculata Will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各地。功能主治治急、慢性膀胱炎,白带过多。用法用量

  • 春花胡枝子

    《中药大辞典》:春花胡枝子药材名称春花胡枝子拼音Chūn Huā Hú Zhī Zǐ出处《全展选编·外科》来源为豆科植物春花胡枝子的全草。原形态直立灌木。枝条疏被长绒毛。3出复叶,

  • 短叶锦鸡儿

    药材名称短叶锦鸡儿别名猫儿刺来源豆科短叶锦鸡儿Caragana brevifolia Koma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青海、四川。性味辛、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主治痈疽,疮疖,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