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豹皮樟

豹皮樟

药材名称豹皮樟

拼音Bào Pí Zhānɡ

英文名Chinese Litse

别名扬子木姜子、剥皮枫、花壳柴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豹皮樟的根及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sea coreana Lévl.var. sinensis (Allen) Yang et P. H.Huang[Actinodaphne lancifolia(Sieb.et Zucc.)Meissn.var.sinensis Alle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豹皮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m。树皮灰棕色,有灰黄色的块状剥落;幼枝红褐色,无毛,老枝黑褐色,无毛;顶芽卵圆形,先端钝,鳞片无毛或仅上部有毛。叶互生;叶柄长1-2cm,上面有柔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0cm,宽2-3.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绿灰白色,两面均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9-10条,中脉在下面稍隆起,网纹不明显。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无花梗;苞片早落;花被片6,等长,长约2mm;雄花雄蕊9-12,花药4室,均内向瓣裂;雌花子房近球形,花柱有稀疏柔毛,柱头2裂,退化雄蕊丝状,有长柔毛。果实球形或近球形,直径约6-8mm,先端有短尖,基部具带宿存花被片的扁平果托;果梗长约5mm,颇粗壮,果初时红色,熟时呈黑色。花期8-9月,果期翌年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m以下的山地杂木林或林缘及旷野、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北等地。

性味辛;苦;温

归经胃;脾经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行水。主胃脘胀痛;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用于水肿、胃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乌鳢

    药材名称乌鳢拼音Wū Lǐ别名乌棒、乌鱼、七星鱼、黑鱼、生鱼、蠡鱼、文鱼来源鳢形目鳢科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Cantor,以全鱼入药。生境分部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地广有分布。性味

  • 蝶兰

    药材名称蝶兰拼音Dié Lán别名小接筋藤、金环草、缩筋草、分筋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蝶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laenopsis wilsonii Rolf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海尼豆瓣绿

    药材名称海尼豆瓣绿拼音Hǎi Ní Dòu Bàn Lǜ别名狗骨头、散血丹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胡椒科植物海尼豆瓣绿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原形态半肉质草本,高5~

  • 凤尾兰

    药材名称凤尾兰拼音Fènɡ Wěi Lán别名白棕、剑麻、菠萝花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凤尾丝兰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Yucca gloriosa L.采收和储藏:花开时采摘,鲜用或晒干。原形

  • 盐麸木花

    《中药大辞典》:盐麸木花药材名称盐麸木花拼音Yán Fū Mù Huā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漆树种植物盐肤木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功能主治治鼻疳

  • 马蹄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蹄蕨药材名称马蹄蕨拼音Mǎ Tí Jué别名马蹄树、观音座莲、地莲花来源蕨类莲座蕨科莲座蕨属植物福建莲座蕨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

  • 鲇鱼

    药材名称鲇鱼拼音Nián Yú别名鲶鱼、胡子鲢、鲶巴郎、粘鱼来源鲱形目鲇科鲇鱼Parasilurus asotus (L.),以全鱼(除去内脏)入药。生境分部黑龙江、长江和珠江流域

  • 石萝藤

    药材名称石萝藤拼音Shí Luó Ténɡ别名大鸭公藤(《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鼠李科植物牛儿藤的根、茎。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牛儿藤,又名:金

  • 大管

    药材名称大管拼音Dà Guǎn别名野黄皮、白骨走马、鸡卵黄、山黄皮来源芸香科大管Micromelum falcatum (Lour.) Tanaka,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苦

  • 黄藨根

    《中药大辞典》:黄藨根药材名称黄藨根拼音Huánɡ Pāo Gēn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切头悬钩子的根。8~9月采收。性味性平,味咸酸,无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吐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