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猪脬

猪脬

《中药大辞典》:猪脬

药材名称猪脬

拼音Zhū Pāo

别名猪尿胞(《急救方》),猪胞(《圣济总录》)。

出处《纲目》

来源为猪科动物膀胱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性味甘咸,平。

①《纲目》:"甘咸,寒,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甘,气平,无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咸,凉。"

功能主治治遗尿。

①《纲目》:"治梦中遗溺,疝气坠痛,阴囊湿痒,玉茎生疮。"

②《本经逢原》:"治产妇伤膀胱。"

用法用量内服:煮、炙食或焙研入丸、散。

复方①治梦中遗尿:猪脬洗、炙食之。(《千金方》)

②产后遗尿:猪胞、猪肚各一个,糯米半升入脬内,更以脬入肚内,同五味煮食。(《医林集要》)

③治渴疾饮水不止:干猪胞十枚,剪破,出却气,去却系着处,用干盆子一只,烧胞烟尽,取出,研令极细,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甘露散)

④治肾风囊痒:猪尿胞火炙,以盐、酒吃之。(《急救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猪脬

药材名称猪脬

拼音Zhū Pāo

英文名Pig's bladder

别名猪尿胞、猪胞、猪小肚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膀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刮去猪毛,剖腹,取膀胱,洗净,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猪的品种繁多,达150多种,形态也有差异基本特微是:躯体肥胖,头大。鼻与口吻皆长略向上屈。眼小。耳壳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后2趾有悬蹄。颈粗,项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丛。毛色有纯黑、纯白或黑白混杂等。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杂食性家养物畜,繁殖力强,孕期约4个月。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膀胱经

功能主治止渴;缩尿;除湿。主消渴;遗尿;疝气坠痛;阴囊湿疹;阴茎生疮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炙食,适量;或入丸、散。

复方①治梦中遗尿:猪脬洗、炙食之。(《千金方》)②产后遗尿:猪胞、猪肚各一个,糯米半升入脬内,更以胖入肚内,同五味煮食。(《医林集要》)③治渴疾饮水不止:于猪胞十枚,剪破,出却气,去却系着处,用于盆子一只,烧胞烟尽,取出,研令极细,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甘露散)④治肾风囊痒:猪尿胞火炙,以盐、酒吃之。(《急救方》)

各家论述1.《纲目》:治梦中遗溺,庙气坠痛,阴囊湿痒,玉茎生疮。

2.《本经逢原》:治产妇伤膀胱。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脖子药

    《中药大辞典》:大脖子药药材名称大脖子药拼音Dà Bó Zi Yào出处《贵州民间草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歪冠苦苣苔的根。秋季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厘米左右。茎黑

  • 马鞭石斛

    药材名称马鞭石斛拼音Mǎ Biān Shí Hú英文名Herba Dendroilii Fimbriati别名大黄草、马鞭杆、旱马棒来源为兰科植物流苏石斛Dendrobium fi

  • 细叶铁线莲

    药材名称细叶铁线莲拼音Xì Yè Tiě Xiàn Lián别名透骨草、断肠草、狗肚子筋、驴断肠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芹叶铁线莲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aethusifo

  • 碱蓬

    《中药大辞典》:碱蓬药材名称碱蓬拼音Jiǎn Pénɡ别名盐蓬(《救荒本草》)出处《救荒本草》来源为藜科植物灰绿碱蓬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直立,有条纹,上部多分枝;

  • 岩莴苣

    《中药大辞典》:岩莴苣药材名称岩莴苣拼音Yán Wō Jù别名锈草、岩枇杷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岩莴苣的全草。全年均可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生叶4~6枚,有肉质叶柄

  • 牛蒡子

    《中国药典》:牛蒡子药材名称牛蒡子拼音Niú Bànɡ Zǐ英文名FRUCTUS ARCTII别名大力子、恶实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 蒲葵子

    药材名称蒲葵子拼音Pú Kuí Zǐ别名葵树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蒲葵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vistona chinensis(Jacq.)R.Br.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除去杂质,晒

  • 败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败毒草药材名称败毒草别名耳叶金毛裸蕨来源蕨类裸子蕨科耳叶金毛裸蕨Gymnopteris bippinnata var. auriculata (Fr.) Ching,以根、全草入药

  • 沙枣花

    《中药大辞典》:沙枣花药材名称沙枣花拼音Shā Zǎo Huā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的花,6~7月采。化学成分含山柰酚,花白素,脂肪油0.3%,少量挥发油。性味味甘涩,性温

  • 穿鞘花

    药材名称穿鞘花拼音Chuān Qiào Huā英文名Hispid Amischotolype别名独竹草、纳闹红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穿鞘花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