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猪毛

猪毛

《中药大辞典》:猪毛

药材名称猪毛

拼音Zhū Máo

出处《纲目》

来源为猪科动物体毛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功能主治治崩漏,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烧灰研末,0.5~1钱。外用:烧灰调涂。

复方①治赤白崩中:猪毛烧灰三钱,以黑豆一碗,好酒一碗半,煮一碗,调服。(《纲目》)

②治汤火伤:猪毛烧灰,麻油调涂。(《袖珍方》)

临床应用治疗烧烫伤

取猪毛4两,香油1斤,石蜡4两。将香油熬开后,加入猪毛,不断搅拌;待猪毛全溶后,加入石蜡,搅匀。继续加热,至一定程度时,取1滴滴于水面上,观察油滴变化,如油滴在水面上立刻形成一薄层油蜡膜且边缘整齐时,即可取下,用纱布过滤,贮于容器中冷却即成膏状。用时先作创面消毒,而后涂以药膏,每日或间日换药1次。曾治疗31例不同程度的烧、烫伤患者,均在1~2周痊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猪毛

药材名称猪毛

拼音Zhū Máo

英文名Pig's hair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猪科动物猪的毛。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刮下猪毛,洗净,晾干。

原形态猪的品种繁多,达150多种,形态也有差异基本特微是:躯体肥胖,头大。鼻与口吻皆长略向上屈。眼小。耳壳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后2趾有悬蹄。颈粗,项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丛。毛色有纯黑、纯白或黑白混杂等。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杂食性家养物畜,繁殖力强,孕期约4个月。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性味味涩;性平

归经肺;脾;肝经

功能主治止血;敛疮。主崩漏;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煅炭,研末,酒冲,3-9g。外用:适量,煅炭,油调涂。

复方①治赤白崩中:猪毛烧灰三钱,以黑豆一碗,好酒一碗半,煮一碗,调服。(《纲目》)②治汤火伤:猪毛烧灰,麻油调涂。(《袖珍方》)

临床应用治疗烧烫伤。取猪毛4 两,香油1斤,石蜡4两。将香油熬开后,加入猪毛,不断搅拌;待猪毛全溶后,加入石蜡,搅匀。继续加热,至一定程度时,取1 商滴于水面上,观察油滴变化,如油滴在水面上立刻形成一薄层油蜡膜且边缘整齐时,即可取下,用纱布过滤,贮于容器中冷却即成膏状。用时先作创面消毒,而后涂以药膏,每日或间日换药1次。曾治疗31例不同程度的烧、烫伤患者,均在1-2周痊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细叶大戟

    《中药大辞典》:细叶大戟药材名称细叶大戟拼音Xì Yè Dà Jǐ别名打碗科、猫眼草(《中国药植图鉴》)。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细叶大戟的全草。6~8月采收

  • 威灵仙叶

    药材名称威灵仙叶拼音Wēi Línɡ Xiā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原

  • 岩兰花根

    药材名称岩兰花根拼音Yán Lán Huā Gēn别名兰花石参、鸡肉参(《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桔梗科植物着色风铃草的根。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原形态草本,

  • 木馒头

    《中药大辞典》:木馒头药材名称木馒头拼音Mù Mán Tou别名木莲(《本草拾遗》),水馒头(《岭外代答》),鬼馒头(《纲目》),蔓头萝(《生草药性备要》),凉粉果、木铎,桔杷、文

  • 石韦毛

    药材名称石韦毛拼音Shí Wéi Máo出处《医林纂要》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及多种同属植物叶上的毛茸。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石韦"条。功能主治《医林纂要

  • 滑背草鞋根

    药材名称滑背草鞋根拼音Huá Bèi Cǎo Xié Gēn别名无茎栓果菊、光叶栓果菊、土蒲公英[广西]来源菊科滑背草鞋根Launaea acaulis (Roxb.)

  • 黄唇鱼鳃

    药材名称黄唇鱼鳃拼音Huánɡ Chún Yú Sāi英文名chryso-lip gill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石首鱼科动物黄唇鱼的鳃。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haba flo

  • 金老梅花

    《中药大辞典》:金老梅花药材名称金老梅花拼音Jīn Lǎo Méi Huā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蔷微科植物金老梅的花。性味《内蒙古中草药》:"苦,凉。"功能主治治消化

  • 瑞香花

    《中药大辞典》:瑞香花药材名称瑞香花拼音Ruì Xiānɡ Huā别名麝囊(《群芳谱》),蓬莱花(《花镜》),雪花、夺香花(《广东新语》),野梦花、山梦花(《贵州草药》),雪地开花、红总管、

  • 黑大豆叶

    《中药大辞典》:黑大豆叶药材名称黑大豆叶拼音Hēi Dà Dòu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叶。化学成分大豆叶含叶酸2.10微克/克,亚叶酸0.24微克/克,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