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尼泊尔鸢尾子

尼泊尔鸢尾子

药材名称尼泊尔鸢尾子

拼音Ní Bó ěr Yuān Wěi Zǐ

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尼泊尔鸢尾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dacora Wall.[I.nepalensis D.Den]

采收和储藏: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壳,晒干。

原形态尼泊尔鸢尾多年生草本,高40-60cm。基部有大量老叶鞘纤维。根茎短而粗;根簇生,肉质,膨大成纺锤状,长可达10cm。叶基生,排成2列;叶片条形,花期叶长10-28cm,宽2-8mm,果期长可达60cm,宽6-8mm,先端渐尖,有2-3条纵脉,全缘,基部抱茎。花茎高10-25cm,直径2-3mm,果期花茎高达35cm,中、下部有1-2枚抱茎的披针形的茎生叶,上部具3-4个分枝;苞片3枚,内含2花;花梗长1.3-2.1cm;花蓝紫色或浅蓝色,直径2.5-6cm,花被裂片6,排成2轮,花被管长2.5-3.5cm,向上扩大成喇叭状,外轮中脉上具橘黄色须毛状附属物,内花被裂片狭椭圆形或倒被外形;雄蕊3,长约2.5cm,花药淡黄白色;子房下位,三棱状卵形,长1.2-1.5cm,直径5-7mm,花柱分枝扁平,拱形弯曲,先端2裂,边缘具疏齿。蒴果卵圆形,长2.5-3.5cm,直径1-1.2cm,先端有短喙;种子盘状,扁平,黑褐色。花期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3000m的荒坡或岩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苦;微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主肠痈;食物中毒引起的泻痢;虫牙;蛔虫和蛲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泡酒;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光刺兔唇花

    药材名称光刺兔唇花拼音Guānɡ Cì Tù Chún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光刺兔唇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ochilus leiacanthus Fisch.采收和储藏:6-

  • 蚌肉

    《中药大辞典》:蚌肉药材名称蚌肉拼音Bànɡ Ròu别名河歪(《本草再新》),河蛤蜊(《吉林中草药》)。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或褶纹冠蚌、三角帆蚌等蚌类的肉。全年

  • 野洋参

    《中药大辞典》:野洋参药材名称野洋参拼音Yě Yánɡ Sh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滇北球花报春的根。夏初采收。原形态滇北球花报春,又名:米伞花。多年生草本。根须状,白色,

  • 红叶树子

    药材名称红叶树子拼音Hónɡ Yè Shù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小果山龙眼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H.tonkinensis

  • 蟾皮

    《中药大辞典》:蟾皮药材名称蟾皮拼音Chán Pí别名蛤蚆皮(《医方约说》),癞蟆皮(《中药材手册》)。出处《本经逢原》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化学成分皮的特殊

  • 小草

    《中药大辞典》:小草药材名称小草拼音Xiǎo Cǎo别名细草(《本经》),青小草(《江苏植药志》)。出处《本经》来源为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的茎叶。4~5月采集地上部分,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臭梧桐根

    药材名称臭梧桐根拼音Chòu Wú Tónɡ Gēn别名芙蓉根(《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根,秋后采收,除去泥杂及茎叶。化学成分含赖桐二醇烯

  • 牛乳

    《中药大辞典》:牛乳药材名称牛乳拼音Niú Rǔ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乳汁。性味甘,平。①《别录》:"微寒。"②《千金·食治》:"

  • 田菁

    药材名称田菁拼音Tián Jīnɡ别名小野蚂蚱豆、牙喊撒[傣语]来源豆科田菁Sesbania Cannabina (Retz.)Pers.,以叶、种子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

  • 绿兰花

    《中药大辞典》:绿兰花药材名称绿兰花拼音Lǜ Lán Huā别名虎仔草、石淋草(《泉州本草》),脓泡药(《贵州草药》)。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通泉草的全株。原形态通泉草(《庚辛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