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剑麻

剑麻

《中药大辞典》:剑麻

药材名称剑麻

拼音Jiàn Má

别名菠萝麻

出处《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

来源龙舌兰科植物剑麻。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半木质状粗壮植物。须根根系发达,地下茎横走白色,有节,肉质柔软。茎短。叶厚,肉质,剑形,长100~150厘米,宽8~13厘米,先端具红褐色硬刺,刺长2~3厘米,边缘有短刺。花茎高5~10米。圆锥花序顶生,花被筒状漏斗形,先端分裂,淡黄白色;雄蕊6;子房下位,花后萼座逐渐膨大,形成丛珠芽,通常不结实。蒴果长圆形。种子黑色扁平。生长6~9年后或10~15年后秋季开花。花后果熟,植株即枯死。

生境分部生于高温多湿、雨量均匀的高坡处。我国南方及西南地区有栽培。

化学成分叶含多种甾体皂甙,从水解物中得新替告皂甙元、海柯皂甙元、剑麻皂甙元、绿莲皂甙元、洛柯皂甙元、12-表洛柯皂甙元等多种甾体皂甙元,还含β-谷甾醇、5α-娠烷-3α,20β-二醇。

功能主治清凉散毒,排脓。鲜叶捣敷治痈肿疮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剑麻

药材名称剑麻

拼音Jiàn Má

英文名Leaf of Sisal Hemp-plant

别名菠萝麻

出处出自《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剑麻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ave sisalana Perr.ex Engelm.

采收和储藏:剑麻定植后,叶长100cm以上,叶片数达50片左右时就可以开割。割叶季节以冬季为好。洗净鲜用,工晒干。

原形态剑麻,多年生草本。茎粗短。叶莲座状排列于茎上;叶剑形,长1-1.5m,宽10-15cm,挺直,肉质,初被白霜,后渐脱落而呈深蓝绿色,表面凹,背面凸,常全缘,先端有一长2-3cm的红褐色刺尖。大型圆锥花序,高达6m;花黄绿色,有浓烈气叶;花梗长5-10mm;花被管长1.5-2.5cm,花被裂片卵状披针形,长1.2-2cm,基部宽6-8mm;花丝着生于花被裂片的基部,长6-8cm;花药长约2.5cm;子房长圆形,长约3cm,花柱线形,长6-7cm,柱头稍膨大。蒴果(通常不正常结实)长圆形,长约6cm,宽2-2.5cm。花落后,花序上产生大量吸芽。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及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西南地区。多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多湿和雨量均匀的高坡环境,尤其日间高温、干燥、充分日照,夜间多雾露的气候最为理想。其适应性较强,耐瘠、耐旱、怕涝,但生长力强,适应范围很广,宜种植于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排水不良、经常潮湿的地方则不宜种植。 栽培技术 为合理利用土地,便于抚育管理,从珠芽、吸芽、地下茎和母株繁殖出来的高约10-15cm,的小苗,应先在密植苗圃培育。幼苗按粗细、高度分级种植,加强肥、水管理。到苗高25cm时,即可移至疏苗圃或繁殖苗圃。疏植苗需1-1.5年才能出圃,种植密度须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地热、土壤肥力、栽培管理水平等决定。如广东湛江地区缓坡地,一般采用(3.24m+1.2m)×1.2m[即(大行距+小行距)×株距],每1hm2种植3750株;广西植麻地区因土壤肥力较低,气候差,多采用(3m+1m)×1m,每1hm2植4995株。 田间管理 幼龄麻株在郁闭之前,株间、大行间容易滋生杂草,需要中耕除草,消灭荒芜。开割麻田往往由于施肥、割叶、运输麻叶及夏季暴雨造成大行间土壤板结,也需要中耕松土。为了达到速生、高产、稳产、除了施足基肥外,必须追施一定比例的肥料。幼龄麻施肥时间应在雨季前施下为好,而开割麻一般在割叶后进行施肥。 病虫害防治 斑马纹病,为害叶、茎和叶轴,流行期用1:1:100波尔多液、0.5%的敌克松等药剂喷射叶面。炭疽病,多发生在老叶上,普遍发病喷1:1:100波尔多液防护。

化学成分叶含皂甙元有:新替告皂甙酮(neotigogenone),新替告皂甙元(neotigogenin)替告皂甙元(tigogenin),剑麻皂甙元(sisalagenin),海柯皂甙元(hecogenin),洛柯皂甙元(rockogenin),绿莲皂甙元(chlorogenin),12-表洛柯皂甙元(12-epirockogenin),5α孕甾烷-3β,20β-二醇(5α-pregnan-3β,20β-di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海南皂甙元(hainangenin),红光皂甙元(hongguanggenin)。又含粗蛋白质5%-9%,其中有水溶性的白蛋白(albumin)及碱溶性的谷蛋白(glutelin)以及苏氨酸(threonine)和蛋氨酸(methionine)。还含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木聚糖(xylan),木葡聚糖(xyloglucan)。从鲜叶片压榨的汁中得到皂甙元有:绿莲皂甙元,洛柯皂甙元,巴尔波皂甙元(barbourgenin);皂甙有:剑麻皂甙(sisalanin)A、B、C、D、E、F、G,其中剑麻皂甙B由海柯皂甙元和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木糖(xylose)所组成,剑麻皂甙D由海柯皂甙元和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rhamnose)所组成。 我国华南地区栽培的剑麻东1号(Agave sisalana forma Dong No.1)叶汁渣中分离得到:剑麻东1号皂甙(dongnoside)A、B、C、D、E.

药理作用神经-肌肉阴滞作用 剑麻提取物[相当于50-250mg(叶)/ml]可先增强鸡腹肌神经-肌肉标本间接诱发的收缩,然后阻滞直接或间接刺激作用引起张力持续但可逆性的变化。其作用类似去极化琥珀酰胆碱,而不同于非去极化的加兰他敏作用。

性味甘;辛;凉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主肺痨咯血;衄血;便血;痢疾;痈疮肿毒;痔疮

用法用量外用;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虎牙

    药材名称虎牙拼音Hǔ Yá出处《别录》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牙齿。功能主治①《别录》:"疗丈夫阴头疮及疽瘘。"②《纲目》:"杀痨虫,治猘犬伤发狂,刮末,酒服方寸匕。

  • 丁香根

    《中药大辞典》:丁香根药材名称丁香根拼音Dīnɡ Xiānɡ Gēn出处《开宝本草》来源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根。性味《纲目》:"辛,热,有毒。"功能主治《开宝本草》:"疗风

  • 剪夏萝

    药材名称剪夏萝别名山茶田来源石竹科剪夏萝Lychnis. coronata Thunb.,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西。性味甘,寒。功能主治解热,镇痛,消炎,止泻。主治感冒,关节炎,腹泻;外用治

  • 黄鳝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鳝藤药材名称黄鳝藤拼音Huánɡ Shàn Ténɡ别名勾儿茶来源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多花勾儿茶Berchemia floribunda Brongn

  • 毛千屈菜

    药材名称毛千屈菜别名水滨柳、铁菱角来源千屈菜科千屈菜属植物毛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 var. tomentosa DC.,以根状茎及全草入药。秋季采,洗净晒干。性味甘、苦,凉。

  • 五爪金龙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爪金龙药材名称五爪金龙拼音Wǔ Zhǎo Jīn Lónɡ别名五爪龙、小五爪金龙来源为葡萄科岩爬藤属植物狭叶岩爬藤Tetrastigma hypoglaucum Pla

  • 筋藤

    药材名称筋藤拼音Jīn Ténɡ别名三托藤、坎香藤、香藤、藤满山香、九牛藤、骚羊果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筋藤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yxia levinei Mer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

  • 山扁豆子

    药材名称山扁豆子拼音Shān Biǎn Dòu Zi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山扁豆的种子。性味《现代实用中药》:"微苦。"功能主治《现代实用中药》:"

  • 鱼尾葵叶

    药材名称鱼尾葵叶拼音Yú Wěi Kuí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鱼尾葵的叶鞘纤维。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ta ochlandra Hanc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碎晒干。原形态鱼

  • 美穗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美穗草药材名称美穗草别名高山四方麻、黑升麻、咳药、叶下红、小寒药、反背红来源玄参科美穗草Calorhabdos brunoniana (Wall.) Benth.,以根状茎入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