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鸭舌草

鸭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舌草

药材名称鸭舌草

拼音Yā Shé Cǎo

别名玉簪、肥菜、合菜

来源雨久花雨久花属植物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 f.)Pre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肠炎,痢疾,咽喉肿痛,牙龈脓肿;外用治虫蛇咬伤,疮疖。

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舌草

药材名称鸭舌草

拼音Yā Shé Cǎo

别名鸭舌条、小箭、水充草

来源泽泻慈菇Sagittaria pugmaia Miq.,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华东、华中、华南、西南。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血。主治无名肿毒,蛇咬伤,小便热痛,烫伤、火烧伤等症。

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外用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鸭舌草

药材名称鸭舌草

拼音Yā Shé Cǎo

别名鸭儿嘴(《植物名实图考》),鸭仔菜、鸭儿菜(《南宁市药物志》),香头草、猪耳菜、鸭嘴菜、马皮瓜(《江苏药材志》),肥猪草(江西《草药手册》),水玉簪(《陕西中草药》)。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雨久花科植物鸭舌草全株。夏、秋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米许。根茎短,近于直立。叶簇生或单生,卵状至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略呈心脏形;叶柄长7~17厘米,具叶鞘。总状花序从叶鞘抽出,生花3~6朵,具柄;花被钟状,6深裂,几达基部,蓝色带红色;雄蕊6,内有1枚较大,花丝一面有齿,花药基部着生,顶裂;子房3室,花柱细。蒴果长卵形,长12毫米,室背开裂,种子多数。花期8~9月。

生境分部生于潮湿地区或水稻田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味苦,凉。

①《南宁市药物志》:"甘,凉,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脓肿,丹毒,疔疮。

①《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暴热及丹毒,外敷治肿疮,蛇咬。"

②《江苏药材志》:"治痢疾腹痛。"

③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肠炎,齿龈脓肿,急性扁桃体炎,喉痛。"

④《陕西中草药》:"止痛,离骨。治牙科疾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吐血:鸭舌草一至二两。炖猪瘦肉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赤白痢疾:鸭舌草适量,晒干。每日泡茶服,连服三至四日。(《江苏药材志》)

③治疔疮:鸭舌草加桐油捣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④拔牙:水玉簪二钱,玉簪花根二钱,信石一钱,鲫鱼一条(约一斤重)。前三味药共研细粉,去鱼肠杂,装药缝合,挂阴凉通风处约50天后,鱼鳞上即可生出霜样物,即所用的药粉。用时先轻微剥离牙龈,点上此药(约一个鳞片上的药量),片刻以后,牙即可拔下。此药不可咽下,以免中毒。(《陕西中草药》离骨散)

⑤治蛇、虫咬伤:鲜鸭舌草,捣敷。(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鸭舌草全草1两(干品),加水煮沸15分钟后加入蜂蜜3~5钱,再煮沸5分钟,为1次量。日服2次,连服30天为一疗程,观察341例,近控42例(12%),显效121例(35.4%),好转140例(41.5%)。总有效率88.9%。一般1~2天见效,也有3~4天见效的。以平喘效果较好。副作用:少数服药后觉头昏,个别发生胃痛或呕吐,继续服药即随之消失。本品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百日咳。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鸭舌草

药材名称鸭舌草

拼音Yā Shé Cǎo

英文名Sheathed Monochoria, Herb of Sheathed Monochoria

别名薢草、薢荣、接水葱、鸭儿嘴、鸭仔菜、鸭儿菜、香头草、猪耳菜、马皮瓜、肥猪草、黑菜、少花鸭舌草、合菜、水玉簪、鹅仔菜、湖菜、鸭娃草

出处出自《唐本草》;《唐本草》:蔛草叶圆,似泽泻而小,花青白。堪啖,所在有之。又:江南人用蒸鱼食之甚美。五月、月采茎叶,暴干。

来源药材基源:为雨久花科植物鸭舌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f.) Presl [Pontederia vaginalis Burm.f.;Monochoria pauciflora(Bl.)Kunth].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鸭舌草,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茎较短,近直立。叶互生;叶柄10-20cm,基部扩大成开裂的鞘;叶片卵状至卵状披针形,长2-6cm,宽1-5cm,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略呈心形。总状花序从叶鞘中抽出,花序柄短,基部有1披针形苞片,花3-6朵;花被钟状,6深裂,蓝紫色;雄蕊6,内有1枚较大,花药基部着生,顶裂;子房3室。蒴果长卵形,长约12mm,室背开裂,种子多数。花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潮湿地或稻田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解毒。主感冒高热;肺热咳喘;百日咳;咳血;吐血;崩漏;尿血;热淋;痢疾;肠炎;肠痈;丹毒;疮肿;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风火赤眼;毒蛇咬伤;毒菇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①治吐血:鸭舌草一至二两。炖猪瘦肉服。(江西《草药手册》)②治赤白痢疾:鸭舌草适量,晒干。每日泡茶服,连服三至四日。(《江苏药材志》)③治疔疮:鸭舌草加桐油捣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④拔牙:水玉簪二钱,玉簪花根二钱,信石一钱,鲫鱼一条(约一斤重)。前三味药共研细 粉,去鱼肠杂,装药缝合,挂阴凉通风处约50天后,鱼鳞上即可生出霜样物,即所用的药粉 。用时先轻微剥离牙龈,点上此药(约一个鳞片上的药量),片刻以后,牙即可拔下。此药不 可咽下,以免中毒。(《陕西中草药》离骨散)⑤治蛇、虫咬伤:鲜鸭舌草,捣敷。(江西《草药手册》)①治咳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服。②治尿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鲜灯芯草一至二两。水煎服。③治风火赤眼:少花鸭舌草鲜叶,捣烂外敷眼脸。④治丹毒,痈肿,疗疮:鲜少花鸭舌草适量。捣烂敷患处(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1.《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暴热及丹毒,外敷治肿疮,蛇咬。

2.《江苏药材志》:治痢疾腹痛。

3. 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肠炎,齿龈脓中,急性扁桃体炎,喉痛。

4.《陕西中草药》:止痛,离骨。治牙科疾患。

5.《唐本草》: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

6.《福建中草药》:清肝凉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矩叶大青

    药材名称矩叶大青拼音Jǔ Yè Dà Qī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长圆果菘蓝的根和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satis oblongaia DC.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

  • 常春卫矛

    药材名称常春卫矛拼音Chánɡ Chūn Wèi Máo英文名Hedera Spindle-tree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常春卫矛的根、树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

  • 川滇桤木

    药材名称川滇桤木拼音Chuān Diān Qī Mù别名滇赤杨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川滇桤木的嫩茎叶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ferdinandi-coburgiiSchneid.采收

  • 地盘松球

    药材名称地盘松球拼音Dì Pán Sōnɡ Qiú出处始载于《滇南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地盘松的幼嫩球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var. Py

  • 蜜桶花

    药材名称蜜桶花拼音Mì Tǒnɡ Huā别名猫花、蜂糖花、蜂糖罐、野连翘、叶上花、蜂蜜果、铁林杆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来江藤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ndisia hancei Hook.

  • 水黄花

    药材名称水黄花拼音Shuǐ Huánɡ Huā别名下奶藤、拓金盘、拓金榜来源大戟科水黄花Euphorbia chrysocoma Levl. et Van.,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

  • 柏子仁

    《中国药典》:柏子仁药材名称柏子仁拼音Bǎi Zǐ Rén英文名SEMAN PLATYCLADI来源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干

  • 木芙蓉叶

    药材名称木芙蓉叶拼音Mù Fú Rónɡ Yè别名拒霜叶(《世医得效方》),芙蓉花叶(《普济方》),铁箍散(《湖南药物志》)。出处《纲目》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

  • 龟版胶

    药材名称龟版胶拼音Guī Bǎn Jiāo别名龟版膏(《本草正》),龟胶(《本草汇言》),龟甲胶(《四川中药志》)。出处《临证指南医案》来源为龟科动物乌龟的甲壳熬煮成的固体胶块。制法取漂泡后的净龟版,

  • 罗锅底

    《中药大辞典》:罗锅底药材名称罗锅底拼音Luó Guō Dǐ别名金盆(《草木便方》),金龟莲(《修订增补天宝本草》),金银盆(《分类草药性》),土马兜铃(《四川中药志》),金腰莲、曲莲(《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