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颅囟经》。又名肥热疳。疳疾湿热侵入肌肤的一种证型。《证治准绳·幼科》:“热疳病多在外,鼻下赤烂,头疮湿痒,五心烦热,掀衣气粗,渴饮冷水,烦躁卧地,肚热脚冷,潮热往来,皆热疳也。”先用胡黄连
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漆姑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备问方》1卷,已佚。
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熛疮。见该条。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怒气,则上气不可忍,热上抢心,短气欲死,不得气息也。”参见七气、九气条。
外治法之一。见《理瀹骈文》。按成方配伍,将有关药物研成极细粉备用。用时使药粉直接接触疮面者,谓之掺药。根据疮疡性质、发病阶段和药物作用的不同,分为消散、拔毒、去腐、生肌、止血、平胬等数种。临证针对病情
出《神农本草经》。为黄芩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黄蓬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患内障眼病而目珠低陷者。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楮实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