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即时毒。见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牵牛子之别名,详该条。
针灸体位。详坐位条。
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气功学专著。元·李道纯撰,门人蔡志颐编。全书6卷。题名“中和”者。乃李道纯居室匾名,取《礼记》“喜乐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谓之和“之义。书中认为,本一而用二,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有。故主张性命兼修
病证名。张蕃芝《生生要旨》:“妊娠阴阳失和,胎气不安,以致腹中作痛,时有漏下,俗名漏胎,又名漱经。宜胶艾汤主之。”详胎漏条。
五官之一。又名明堂。隆起于面部中央。上端连于额部,名为頞,又名山根、下极、王宫。前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又名准头、面王、鼻尖。鼻准两旁圆形隆起部分,名为鼻翼。鼻之下部有两孔,名为鼻孔。頞以下至鼻准,
病名。见《症因脉治·霍乱》。即寒气霍乱。详该条。
证名。出《兰室秘藏》卷上。即羞明。详该条。
蛔虫。古文献中的蛕、蚘,均为蛔的异体字。参见蛔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