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青带。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珍珠,详该条。
病证名。疼,义同痛。见头痛条。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头痛痧》:“痧毒中于脏腑之气,闭塞不通,上攻三阳巅顶,故痛入脑髓,发晕沉重,不省人事,名真头痛,朝发夕死,夕发旦死,急刺破巅顶,出毒血以泄其气,药惟破其毒气,清其脏腑为主;痧毒中
《痘疹金镜录》卷下方。蝉蜕五钱,地龙一两。为末,取适量,乳香煎汤调下。治痘黑陷,项强,目直视,腹胀,喘急,发搐。
见素问遗篇条。
见福建省晋江专区民卫组《中草药手册》。为费菜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明医杂著》。小儿脾胃嫩弱,消化机能不强,喂养不当,容易导致消化失常,湿阻中焦,升降不利,或乳食停滞而成此证。治宜健脾化湿为主,用六君子汤。有乳食滞的,兼以消食导滞,如山楂、神曲、麦芽之类;若
书名。2卷。清·柯逢时撰。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
病名。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即上腭痈。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