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
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详阴阳条。
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详阴阳条。
五迟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又名齿不生。小儿乳齿约在六至十个月内出现,如已届生齿之期还未生齿者为齿迟。《世医得效方》:“齿不生者,由齿者骨之所络,髓之所养,禀气不足,则髓不能充于骨,故齿久不生。”肾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墓头回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虚劳病之中虚气滞者。《太平圣惠方·治气劳诸方》:“夫气劳者,由脏腑虚弱,阴阳不和,喜怒无恒,劳逸过度之所致也。”症见胸膈噎塞,呕逆,脘腹胀气,饮食不下,大便时泄,面色萎黄,四肢无力,日渐消瘦等
指大便秘结。《素问·厥论》:“太阴之厥,则腹满胀,后不利。”参见大便秘结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原始》。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黄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正传》。即莲须,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土儿之别名,详该条。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