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金匮要略》。即狐疝。见该条。
四饮之一。因饮邪停留于胁肋部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证见胁下胀满,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甚则转身及呼吸均牵引作痛,或兼干呕、短气等。治宜逐饮为主。
见《广西植物名录》。为毛冬青之别名,详该条。
见喉科指掌条。
【介绍】:见崔季舒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系《温隐居海上仙方》的一种传本。详该条。
见《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口鼻出腥臭水,状如铁色,虾鱼走跃,捉之即化为水,此肉坏也。”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指婴儿面白唇青,时时啼叫的证候。由于母妊娠之时,寒温失理,取凉饮冷,冷气停滞,触入胞中,致婴儿出生之后,冷伏脾胃所致。治宜温中止痛。用理中汤。
小儿指纹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