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多由素体虚弱,更兼忧思郁怒而成。症见咽干、微肿痛,大便自利,舌苔白滑。其发病缓,其色淡。《医宗金鉴》卷六十六:“慢喉发缓体虚生,微肿咽干色淡红,或由暴怒五辛火,或因忧思过度成。”若午前痛甚者,服
证名。指腋下至胁部疼痛。出《素问·气交变大论》。详胠胁肋痛条。
见鬼臾区条。
骨名。《素问·骨空论》:“辅骨上横骨下为楗。”即股骨。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见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五谷虫之别名,详该条。
相气十法之一。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散漫与抟聚,以辨别疾病的新久和邪气的进退。《望诊遵经》:“散者病近将解,抟者病久渐聚。先抟而后散者,病虽久而将解;先散而后抟者,病虽近而渐聚。”
【介绍】:明代医家。安徽歙县人。精通医理,辑有《苍生司命》一书。
见《经效产宝》。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指食积而兼寒热的证候。《证治准绳·幼科》:“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证至夜发热,天明复凉,腹痛膨胀,呕吐吞酸,脚冷肚热,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有前证而兼寒热者,名曰食积寒热。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