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刺

阴刺

刺法。十二节刺之一。《灵枢·官针》:“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指左右配穴的刺法。用于治疗寒厥,如下肢寒厥,可针刺两侧足内踝后少阴经穴

猜你喜欢

  • 白菀

    出《吴普本草》。为女菀之别名,详该条。

  • 通瘀破结

    同破瘀消癥。详该条。

  • 退秧竹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仙人杖之别名,详该条。

  • 柳叶散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炒黄柏、蒲黄、青黛、煅人中白各等分。为末,外敷患处。治小儿热毒口疮。

  • 五趾骨

    骨名。即趾骨。左右共28块,较之指骨粗短。

  • 肉淋

    即膏淋。《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肉淋。”详膏淋条。

  • 神光自现症

    证名。见《审视瑶函》。即神光自见证。详该条。

  • 冷痧

    痧证之一。《痧症度针》卷上:“阴痧,俗称冷痧。人当夏月乘凉于深堂广厦之中,消暑于冰雪瓜桃之类,遂致遏郁清阳,阴寒内沍,伤脾败胃,凝结成痧者有之;又或寒凉败脾,食痰内滞,或夜凉失被,触犯外邪;又如暑天行

  • 顀尾

    指尾骨。见李瀠《身经通考》。

  • 卫嵩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医门金宝鉴》三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