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陕西中草药》。为面根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末医家。字玉华。山东益都县人。幼时体弱多病,其后学医,为人治病,效果好。著有《药性对答》(佚)、《经络汇编》、《脉诀汇》、《医学启蒙汇编》、《痘科类编释意》等书。
见博爱心鉴条。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复溜,见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铁棒锤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痘夹疹。痘疮夹有痧子的证候。《医宗金鉴·幼科》:“痧亦疹类,但形如粟米,尖圆白硬,内含清水为异。此亦热毒所发,往往夹痘而出,宜于疏散,以荆防败毒散主之。”
古解剖部位名称。指骨节间相接之处,即关节。又称骨髎。
见《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即助阳和血补气汤,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干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幼幼集成:“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涎出”,呕恶吐涎宜乌梅丸安蛔定吐,参见虫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