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和针刺的合称。《灵枢·四时气》:“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
【介绍】:西汉时医家。和王禹同为济北王的太医令,曾向淳于意学习医术。
【介绍】:见孙光裕条。
【生卒】:?~1187【介绍】:宋代医家。字子和。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从父学儒,其后专心钻研医书,尤致力于伤寒,晚年撰《伤寒补亡论》20卷。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雍在心经,致伤于耳。五种:耳痔、耳蕈、耳雍、耳塞、耳烂。”详各该条。
消法和补法同时并用的方法。一般用于虚实并见的证候。如心下痞满、饮食不振、神气怠倦、大便不畅,用枳实消痞丸。
指子时。《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阴陇为重阴。”参十二时条。
即恬惔。详恬惔虚无条。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病名。①内科消渴病的上消、中消、下消的合称。亦称三痛。《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夫三痟者,一名痛渴,二名痛中,三名痛肾。……一则饮水多而小便少者,痟渴也。二则吃食多而饮水少,小便少而黄赤者,痛中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