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角螺

角螺

药材名称角螺

拼音Jiǎo Luó

英文名Trumpet shell whelk

别名响螺、号螺、海螺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盔螺科动物管角螺和天狗角螺等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emifusus tuba(Gmelin)[Semifusus tuba Gmelin]2.Hemifusus ternatanus(Gmelin)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得后取肉,鲜用。

原形态1.管角螺,贝壳呈号角状,质坚厚,一般壳高163-180mm,宽90-107mm,螺层约9层,螺旋部短锥形,其高度不及壳高的1/3。体螺层中部膨大,前端狭长。自螺旋部第3层开始至体螺层止,每层的肩部膨大,前端狭长。自螺旋部第3层开始至体螺层止,每层的肩部有1裂随着螺层旋转的结节突起和细密的肋纹,突起和肋纹愈向前方则愈强大,至体螺层形成三角棘突。壳表被黄褐色壳皮,上有黄褐色或淡棕色茸毛,细密,成纵行排列,死后茸毛易脱落。壳口长大,后部较宽,前沟很长。内面肉色,有光泽。钊唇较厚,于肩角部外扩成棘,边缘完整;内唇薄,贴附于体螺层上,无脐。厣有质,较厚,梨形,前端尖,棕色,核位于前端外侧,生长线粗糙呈皱褶状。

2.天狗角螺,贝壳长纺锤形,质坚厚,一般高220-305mm,宽 95-110mm,螺约9层缝合线明显,自上而下逐渐增宽。螺旋部短,约为壳高的1/3。每一螺层中部扩张,略呈圆形隆起,肩部有较弱的结节。体螺层中部膨大,前端比管角螺更为狭长。壳面具有粗细相间的螺肋,并被有带细茸毛的黄褐色壳皮,茸毛脱落后露出淡肉色的壳面。壳口比前种更狭长,壳内面为淡肉红色,外唇稍厚,边缘完整;内唇薄,贴附于体螺层上,无脐。前沟形成细长的水管沟。厣角质,梨形,棕黑色。较粗糙,有皱褶。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10-50m深的泥沙质海底。

2.生活于近海10-70m深的泥沙质海底。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2.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化学成分厣主由胶原蛋白组成。

性味吵甘;性平

功能主治滋阴补气。主腰痛;耳聋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燥湿、收敛、解毒的功能。主治白带、头疮、下肢溃疡、中耳炎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榔榆茎叶

    药材名称榔榆茎叶拼音Lánɡ Yú Jīnɡ Yè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来源为榆种植物梅榆的茎叶,夏、秋季采。性味①《闽南民间草药》:"苦,滑,平。"②

  • 老枪谷叶

    药材名称老枪谷叶拼音Lǎo Qiānɡ Gǔ Yè别名尾穗苋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尾穗苋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aranthus caudatu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

  • 半把伞

    药材名称半把伞拼音Bàn Bǎ Sǎn别名搜山虎、虎爪搜山虎、箐鸡尾、野蕨菜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扇蕨属植物扇蕨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 (Baker)Chris

  • 大叶紫珠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叶紫珠药材名称大叶紫珠拼音Dà Yè Zǐ Zhū别名紫珠草、大风叶、赶风紫、红大曰,假大艾来源为马鞭草紫珠属植物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

  • 白花映山红

    《中药大辞典》:白花映山红药材名称白花映山红拼音Bái Huā Yìnɡ Shān Hónɡ别名白杜鹃花(《中国树木分类学》),照山白(《华北经济植物志要》),白艳山红(

  • 续随子茎中白汁

    《中药大辞典》:续随子茎中白汁药材名称续随子茎中白汁拼音Xù Suí Zǐ Jīnɡ Zhōnɡ Bái Zhī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茎中的白色乳汁。原

  • 鸡蛋七叶

    药材名称鸡蛋七叶拼音Jī Dàn Qí Yè英文名Panax zigniberensis C. Y. Wu et Feng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姜状三七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zin

  • 紫花芥子

    药材名称紫花芥子拼音Zǐ Huā Jiè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涩荠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colmia africana (L.)R.Br.[Hesperis africana

  • 东风螺

    药材名称东风螺拼音Dōnɡ Fēnɡ Luó别名甜螺、南风螺来源药材基源:为蛾螺科动物泥东风螺和方斑东风螺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abylonia lutosa(Lamarck)2.Babyl

  • 白木耳

    药材名称白木耳拼音Bái Mù ěr别名白耳子(《贵州民间方药集》)。出处《本草再新》来源为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4~9月间采收。以5月与8月为盛产期。采时宜在早、晚或阴雨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