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卷十四方。茯苓皮、草果皮、牡丹皮、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甘草皮、生姜皮、木通皮、木瓜皮、菟丝子、车前子、苏子、葶苈子、槟榔各等分。水煎服,或为细末,每服一钱五分,同雄猪肝一具(不下水
病在胸膈、胁肋、肺者,宜于临睡前服药(见清·景日昣《嵩崖尊生书》)。
病名。又名叉喉风,见《重楼玉钥》卷上:“严氏赤散:治一切喉痹、缠喉、双单鹅、叉喉恶证。”本病见先咽喉作紧,风痰上涌,多有绵涎,内紧外浮肿,不能饮食,渐至咽喉紧闭,如叉叉住,故名叉喉。治疗:外用冰硼散、
见《陕西中药志》。即红花,详该条。
舌苔灰而干燥,舌质深红,为热盛伤津之候,治宜清里泄热(见《伤寒舌鉴》)。
【介绍】:宋代外科医生。幼时学举业,后学医,善于应用灸法治疗痈疽,撰《治背疽方》一卷,已佚。
病名。出《外科问答》。即蓆疮。见该条。
证名。指猝然发作的气喘。《诸病源候论》称卒上气,《杂病源流犀烛》称忽作喘。多由暴感风邪或情志过极,气逆上壅。亦可由伤食、伤饮所致。参见卒上气、忽作喘等条。
见《疡科纲要》。高突于疮口之肉芽,影响脓毒排泄。可用丹药或乌梅肉炭、冰片研匀外敷去之。见疮疡生胬肉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铅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