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法之一。先将三棱针在酒精灯上加热,并使其尖端1.5厘米烧红,蘸香油,趁热刺入喉瘤体或乳蛾体。根据蛾体大小深度可达0.15~0.4公分,或停针1~2秒钟,或旋即出针。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疳疾的一种证型。出《小儿药证直诀》。指疳病时间长,病位在心、腹、胃、肠的症候。《证治准绳》:“小儿乳食,心腹虚胀,眼目涩痒,体热皮枯,肠胃不和,痢下五色,渐渐羸瘦,虫蚀肛肠,日月弥深,痢转不止
浸淫散溢之邪气。《灵枢·淫邪发梦》:“愿闻淫邪泮衍……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
辨证论治术语。指治疗次序的先后。根据病气标本缓急决定治疗的先后步骤。有先标后本,或先本后标,或标本兼顾。原则上以治本为先。如标病严重,病势较急,当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或标本同治。见《素问·标本病传论》
即痘疮。详该条。
见类方准绳条。
见《中药志》。为龙牙草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