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闽南民间草药》。为山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寄生虫结聚肠中所致的瘕病。《灵枢·厥病》:“肠中有虫瘕及蛟蛕,皆不可取以小针,心腹痛,懊发作,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蛕也。”《类经·针刺类》注:“此言虫瘕在肠胃中
见《四川中药志》。为梧桐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时珍条。
病证名。属血崩症型之一。多因暴怒伤肝,气乱血动,血失所藏,冲任失调,发为血崩。症见突然阴道下血量多,色紫红有块,烦躁易怒,胸胁不舒。治宜止血以治其标,方用固冲汤;待血量减少后,再以疏肝解郁,方用逍遥散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古病名。疝的一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牡疝在鬲下,上连肺,病得之内。”详疝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囊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