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胬肉攀睛

胬肉攀睛

病名。见《银海精微》。又名胬肉侵睛、瘀肉攀睛,攀睛、胬肉扳睛、老肉攀睛、目中努肉。多由心、肺二经风热壅盛,气血瘀滞而成;亦有属阴虚火炎者。症见眦部血脉丛生,胬肉似昆虫翼状,横贯白睛,渐侵黑睛,甚至掩及瞳神,自觉碜涩不适,影响视力。以发自大眦者居多。相当于今之翼状胬肉。内治:胬肉红赤肥大,发展较快,羞明涩痛者属实,宜祛风清热,通络散瘀,可选用栀子胜奇散石决明散加减;胬肉淡红薄小,涩痛间作者属虚,宜滋阴清热,可用知柏地黄丸甘露饮加减。外治:点磨障灵光膏。胬肉侵及瞳神者,可手术治疗,古代使用钩割法或割烙法

猜你喜欢

  • 分经草

    见《河南中草药手册》。为通经草之别名。详该条。

  • 断弓弦散

    即失笑散第一方,见失笑散条。

  • 子母痔

    病名。指大小不等的痔核同时存在。《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子母痔一大一小。”宜内服槐角地榆丸,外涂药膏或熏洗患部。参见痔条。

  • 冒寒

    感冒之一种。见《丹溪心法附余·伤寒》。《时病论·冒寒》:“冒寒之病,乃寒气罩冒于躯壳之外,而未传经入里也。是以遍体酸疼,头亦微痛,畏寒发热而乏汗,脉象举之而有余,宜辛温解表法治之。”详见风寒感冒条。

  • 捻头瘟

    瘟疫的一种。一名蝦蟆瘟。《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捻头瘟,喉痹失音,项大腹胀,如蝦蟆状,故亦名蝦蟆瘟。宜荆防败毒散。”参见瘟疫、蝦蟆瘟条。

  • 白骨藤

    见《广西中草药》。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 血咳

    见《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即经来咳血。详该条。

  • 鬼腿

    十三鬼穴之一。出《针灸大成》。即曲池。参鬼臣条。

  • 外科大成

    书名。4卷。清·祁坤撰于1665年。卷1为总论部,历述痈疽等病的诊治要点、各种治法及常用方剂;卷2~3为分治部,按照头面、颈项、背、腰、胸腹等身体部位分列各种外科疾病的证治、验案;卷4为不分部位的大毒

  • 张宗良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留仙。江苏松江县人。专门喉科有年,采辑有关成方,参以己见,编成《喉科指掌》等书,为近代喉科书籍中流传较广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