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痘疹全书

猜你喜欢

  • 少阳

    经脉名称之一。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与厥阴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因位于半表、半里,有转输内外的枢纽作用,故有“少阳为枢”之说。参见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条

  • 透邪

    亦称达邪透表。即透达表邪的治法。外感表证,须透邪外出,故称。

  • 温肾止呕汤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熟地黄、山茱萸(蒸)各五钱,巴戟天(盐水炒)、白术(土炒)各一两,人参三钱,茯苓二钱,炮姜一钱,白蔻仁(研)一粒,橘红(姜汁洗)五分。水煎服。治妇人产后呕吐。

  • 黄疸二十八候

    古代对黄病的一种分类法。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即黄病候、急黄候、黄汗候、犯黄候、劳黄候、脑黄候、阴黄候、内黄候、行黄候、癖黄候、噤黄候、五色黄候、风黄候、因黄发血候、因黄发痢候、因黄发痔候、因黄

  • 良姜

    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高良姜之简称,详该条。

  • 崔真人脉诀详解

    见医灯续焰条。

  • 调服

    煎服法之一。同冲服。详该条。

  • 沙姜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山柰之别名,详该条。

  • 滋肾育阴

    即补肾阴。详该条。

  • 水萍

    出《神农本草经》。为浮萍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