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针
出《伤寒论》。即温针。见该条。
出《伤寒论》。即温针。见该条。
古病名。见《圣济总录·积聚门》。即贲豚。积气因发作部位不同,可见气逆冲心满闷,或见膀胱切痛,上冲腹胁满痛,上下攻走疼痛等证。治宜槟榔散、四味丸、天雄散等方。参见贲豚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子嗽。详该条。
【介绍】:见孔以立条。
两种属于阴的性质重合于同一事物上,示阴寒之弥漫。①夜半为重阴。日为阳,夜为阴,夜半为阴中之阴,故名。《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人之体温(正常或病态)多于夜半而降。②病色之重阴。古人分
见妇人良方条。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小产,详该条。
病名。见《解围元薮》卷一。即疠风中的一种。
押手法之一,又称撑开押手法。是将左手拇、食二指平放于穴位上,然后分开两指,使穴位处皮肤绷紧以便进针的押手方法。主要使用于皮肤松弛或皱摺处(如腹部)的穴位。
【介绍】:见王朝弼条。
见《草药手册》。为水团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