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因水土不习惯而发生的水肿。《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不伏水土者,言人越在他境,乍离封邑,气候既殊,水土亦别,因而生病,故云不伏水土。病之状,身体虚肿,或下利而不能食,烦满气上是也。”《医
病名。指皮肤或粘膜局部毛细血管持续扩张而致的皮肤病。见《外科正宗》卷四。多为先天性或由肝经怒火郁结而成。好发于面、颈、躯干等处,亦可发生于粘膜。初起痣色鲜红或呈紫红,境界分明,渐大如豆,略高出皮面,表
见《本草纲目》。为谷精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九。指小儿泄痢昼夜不止者。多由寒湿之邪,内迫肠道所致。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七方。人参、黄芪、桂枝、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炙甘草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炒芍药一钱(后下)。为粗末,水煎服。治亡阳,汗不得出,头眩身慄。
舌边周黑晕,中央微红。多为热入心包之候,宜清心泻火(见《伤寒舌鉴》)。
【介绍】:清代医家。字庭镜。撰《目经大成》六卷(1804年),集录前人有关眼疾论述及医案,不载邪僻之法。
见沈氏经验方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
五脏气逆证中,肺气上逆的症状,出《素问·宣明五气篇》。肺主气,不论外感或内伤,凡影响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均使肺气上逆而为咳,故咳嗽为肺病的常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