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温病

温病

病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简称“温”。①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后世泛称“温热病”。《素问·评热病论》:“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温病一般起病较急,发热较甚,传变较快,容易化燥伤津,后期尤多阴枯液涸等。温病的治疗,一般按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理论,选用解表、清气和解化湿通下清营凉血开窍熄风滋阴、回阳固脱等法。因发病季节、四时之气、流行特点的不同,有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秋温春温温疟秋燥伏气温病晚发等区别,详有关条。②伤寒病五种疾患之一。《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参见伤寒条。③指春季发生的热性病。《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此说成为后世医家“伏气温病”的理论根据。参见伏气温病条。

猜你喜欢

  • 产后痉病

    亦名产后痉。《证治准绳·女科》:“陈临川云:凡产后口噤,腰背强直,角弓反张,皆名曰痉。”因其发病原因不同,有产后痉风、产后病痉、产后惊风、蓐风等。详各条。

  • 张鼎

    【介绍】:唐代医家。曾对孟诜《食疗本草》一书的内容进行补充达八十九种。

  • 漏痔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即肛漏日久,气血衰败,脓水淋滴者。相当于结核性肛漏或因肛漏失治发展而成者。

  • 胃惊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 牛尾蕨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牛尾菜之别名,详该条。

  • 白螺壳

    出《肘后方》。即白螺蛳壳,详该条。

  • 胃疽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中脘疽。见该条。

  • 八冲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凡脚气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其足十趾去趾奇一分,两足凡八穴,曹氏名曰八冲……。”即八风穴。见该条。

  • 冲脉

    奇经八脉之一。出《素问·骨空论》等篇。其循行路线,所载多有出入,《针灸甲乙经》:“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口唇。”本脉自小腹内起始,下出于会

  • 百节

    ①泛指全身关节。《素问·诊要经终论》:“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②中药马陆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