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即无比薯蓣丸,见该条。
见《寿世保元》卷七。即紫苏饮,见该条。
【介绍】:见沈时誉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刺蒺藜,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伤寒夹惊。《幼幼新书》:“伤寒惊搐即生涎,胃热乘虚遍体斑。颊赤口干脾受热,涎高风盛发狂言。”此证伤寒化热,热极攻冲脾胃,颊赤、口渴、发斑而见惊搐,治宜解利以定惊搐。参伤寒夹惊条。
前进为往,后退为复。《素问·六微旨大论》:“故气有往复。”气旺则前进,气衰则后退。
【介绍】:唐代医学家。撰有《岭南脚气论》1卷,已佚。
病证名。指呕血由气逆而致者。多因情志过分激动,肝火随气上逆而然。常伴见胸胁满痛、烦躁而渴等症。《金匮翼·诸血统论》:“气逆失血者,血从气逆,得之暴怒而厥也。经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病证名。即经间期出血。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