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妇女伤于胞宫而引起的五种病症。即带下三十六疾中之五伤。《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五伤者,一者穷孔痛,二者中寒热痛,三者小腹急牢痛,四者藏不仁,五者子门不正引背痛。”
五种痰证的总称。①指风痰、热痰、湿痰、酒痰、沫痰。又指风痰、热痰、湿痰、酒痰、食痰。上述两种五痰,均见《儒门事亲·治法杂论》。②指风痰、热痰、寒痰、气痰、味痰。元·王珪《泰定养生主论》:“方书皆曰五痰
因高热或久热,灼伤营阴,导致筋脉失养,出现四肢拘挛、痿软、瘫痪等症。
症名。出《素问·逆调论》。多因阴气虚,阳气盛,或复有风寒外束所致。《脾胃论·脾胃胜衰论》:“若脉弦气弱自汗,四肢发热,或大便泄泻,或皮毛枯槁发脱落,从黄芪建中汤。”《证治汇补·发热章》:“四肢蒸灼如火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即地菍根,详该条。
宋代保健机构。据载系专供宫廷人员疾病的疗养而设置的。
秦晋之间称双生为僆子。详双生条。
经穴别名。出《素问·气府论》。《针灸甲乙经》作上关穴别名。见该条。
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为蕨麻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王锡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