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六方。人参、前胡、柴胡各一两,桔梗、半夏、地骨皮,炙甘草各半两。为细末,每服一钱,加生姜二片,水煎服。治小儿寒热往来。
刺法用语。《灵枢·官能》:“泻必用员(圆):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入)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摇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生谷道前,形如石榴,破塌疼痛,有孔出脓。”即发生会阴部的脓肿或形成漏管者。宜内服槐角苦参丸或手术治疗。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指外口位于会阴部的肛漏。即海底漏的别名。
经穴名。在头部者,称头窍阴;在足部者,称足窍阴,同属足少阳胆经。见各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仪真(今江苏仪征县)人。父姚方林业医,他继承父业治病不计较名利。
见《中药材手册》。为金钱白花蛇之简称,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背部的顽硬青紫的肿块。因受山岚瘴气积久而成。开始为黑色,顽痹如木如石,重按方知微疼,五、七日毒势出而浮肿,色转为青如拳击之状,身发寒热如疟,头颤口偏,手足厥逆,黑睛紧小
推拿穴位名。出《幼科推拿秘书》。位于腕部掌侧面的桡侧缘。《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穴道图象·穴在阳搏者》:“鱼脊穴:阳池旁边,小窝处,乃大指散脉处。”
病证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眼睑垂缓者,以血气不足,肤腠开疏,风邪客于睑肤,其皮垂缓,下复睛轮。”即上胞下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