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正气散

正气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正气散

药方名称正气散

处方甘草(炒)七钱,陈皮藿香(去梗)、白术,各一两。厚朴半夏(同厚朴各三两,为末,生姜四两,研烂,同为饼子,微炒)。

炮制右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阴证,憎寒恶风,正气逐冷,胸膈噎塞,胁肋膨胀,心下坚痞,吐、痢,呕逆酸水,咳逆,怠惰嗜卧,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一枚,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前稍热服。

又治久患疟疾,膈气心痛,日进三服。

常服顺气宽中,辟除瘟疫。

备注一方无白术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正气散

药方名称正气散

处方甘草21克(炒)陈皮藿香(去梗)白术各30克厚朴(为末)半夏(为末)各90克生姜120克(研烂,与厚朴半夏同为饼子,微炒)(一方无白术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顺气宽中,健脾化湿。治外感寒邪,内伤湿滞,憎寒恶风,胸闷膨胀,呕吐泄泻,怠惰嗜卧,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空腹时稍热服,一日三次。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正气散

药方名称正气散

处方缩砂蜜(去皮,炒)附子(炮裂,去皮、脐)赤石脂豆蔻(去壳)龙骨石榴皮(焙)甘草(炙,锉)人参地榆白术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干姜各30克(炮)

制法上药十二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水泻腹痛,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9克,煮粳米饮调下,不拘时,以止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猜你喜欢

  • 妇女调经膏

    药方名称妇女调经膏处方益母草1两,延胡索1两,穿山甲1两,香附2两,南红花1两,巴豆1两5钱,川芎1两,丹皮5钱,柴胡2两,生地3两,干姜1两,苍术1两,吴茱萸1两,透骨草1两,木香5钱,荆芥2两,小

  • 川芎饮

    药方名称川芎饮处方川芎苏叶枳壳桔梗陈皮前胡半夏茯苓木香功能主治主感冒风邪,胸满头疼,咳嗽吐痰,憎寒壮热,状似伤寒,脉浮而缓。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证治汇补》卷一

  • 乌蛇丸

    《太平圣惠方》卷十九:乌蛇丸药方名称乌蛇丸处方乌蛇90克(酒浸,炙微黄,去皮,骨)天南星30克(炮裂)干蝎30克(微炒)白附子30克(炮裂)羌活30克 白僵蚕30克(微炒)麻黄60克(去根、节)防风3

  • 风损膏药

    药方名称风损膏药处方当归2两,川乌2两,草乌2两,枳壳2两,乌梢蛇2两,宣木瓜2两,薄荷2两,僵蚕2两,蝉蜕2两,白芷2两,木鳖子2两,海桐皮2两,何首乌3两,大川芎3两,汉防己3两,赤芍药3两,麻黄

  • 苦参天麻酒

    药方名称苦参天麻酒处方白藓皮200g 露蜂房75g天麻80g苦参500g 黍(即黄米)5kg 细曲750g炮制将上述4味药材捣碎,装入纱布袋内;同入锅中,加水7500ml,煮取一半,去掉药袋,备用;细

  • 双和散

    药方名称双和散处方白芍药75克黄耆熟地黄川芎当归各30克甘草(炙)官桂各22.5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补血益气。治虚劳少力。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175毫升,

  • 左经圆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左经圆药方名称左经圆处方木鳖子(去壳.别研)、白胶香(研)、五灵脂、草乌头(生.去皮.脐),各三两半。当归(去土)一两,斑蝥一百个(去头.足.翅.少醋炙熟)。炮制上

  • 补虚损大泽兰丸

    药方名称补虚损大泽兰丸处方泽兰2两,紫石英(细研,水飞过)1两半,白石脂(细研)1两半,赤石脂(细研)1两半,石膏(细研,水飞过)1两半,龙骨1两半,牛膝(去苗)1两半,桂心1两,白薇1两,当归(锉,

  • 黄荆散

    药方名称黄荆散处方黄荆子不拘多少(炒)。功能主治伤寒发热而咳逆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 白附散

    药方名称白附散处方白附子、藿香叶(去上)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吐逆不定,虚风喘急。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米饮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卫生总微》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