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胸膈有阻塞不适感。出《灵枢·经脉》。《类经·十五别络病刺》:“手少阴之络名通里,在腕后一寸陷中,别走手太阳者也。此经入心下膈,故邪实则支膈,谓膈间若有所支而不畅也。”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见藏府标本药式条。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漏谷。见该条。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妇人经行,忽然遍体作痛,此由外邪乘虚而入,或寒邪,或风冷,内伤冲、任,外侵皮毛,以致周身疼痛。治法宜散风寒,温经血。如下血多,筋失其养,痛如行痹,宜补血温经,兼祛外邪,可
见《本草蒙筌》。为蟾蜍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益母草,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下田菊之别名,详该条。
即渴。为与消渴区别,故称寻常渴。《证治准绳·杂病》:“口燥咽干,此寻常渴,非三消证。”详渴条。
病名。出《仙传外科秘方》卷九。即脑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