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般指表证自汗的病机而言。包括:①卫弱营强,因卫气虚弱,汗液自行溢出,症见身不发热而时有自汗。②卫强营弱,因阳气郁于肌表,内迫营阴而汗自出,症见时发热而自汗,不发热则无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方。竹沥一升,生姜、芍药各四分,大青叶、栀子仁、升麻、茯苓、麻黄、玄参、知母各三分,石膏、生葛根各八分。为粗末,水煎去渣,下竹沥更煎,分三次服。治肝实热,阳气伏邪热,喘逆闷恐,目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多由阳明毒火炽盛,上冲齿龈所致。症见齿龈肿起,胀痛,时有脓液流出且臭,甚或齿牙动摇欲落。治宜泻火解毒、消肿。可选用清胃散、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牙宣条。
《眼科纂要》卷上方。桑白皮四两,天门冬、麦门冬、黄芩、菊花、生地黄(酒洗)、当归尾各一两,茯苓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不拘时茶水送下。治胬肉攀睛。
病名。即反花疮。详该条。
又名髀骨。俗称大腿骨。即股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大楗骨,一名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枢之臼,下端如槌,接于骨。”
指两腿弛缓无力,屈伸不利。出《素问·脉解篇》。
证名。指饮食不能下膈入胃者。《医学从众录·膈症反胃》:“膈者,阻隔不通,不能纳谷之谓也。又谓之隔食,病在胸膈之间也。”参见噎膈、反胃、格食条。
伤寒病因。《诸病源候论》卷十:“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而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厉之气焉。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为寒毒藏于肌骨之中,至春变为温病。”
病证名。多因肝气上逆,气滞血瘀,元气亏损所致。《证治准绳·杂病》:“平日素无他病,外不伤轮廓,内不损瞳神,倏然盲而不见也。”指眼外观正常而视力骤降者。本症可见于今之急性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