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PC。《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循(循字据《甲乙经》卷二及《素问·藏气法时论》王注补)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本经自胸中起始,出来属于心包络,向下贯穿膈肌,联络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在腋下三寸的部位(天池)又向上行至腋窝下面。沿上臂前边,行走在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沿中指出其末端(中冲);它的另一条支脉,从掌中分出,出无名指尺侧端(关冲)。脉气由此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心热,肘臂挛急,腋肿,胸胁胀闷,心痛心烦面赤目黄,喜笑无常等(图35)。

图35

猜你喜欢

  • 少气

    证名。出《素问·玉机真藏论》。指呼吸微弱短促,言语无力。可由脏气虚弱或水饮内聚所致。《诸病源候论·少气候》:“所由藏气不足故也。肺主于气而通呼吸,藏气不足,则呼吸微弱而少气。胸痛少气者,水在藏府,水者

  • 左右搭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一。即左右串。见该条。

  • 恶露不绝

    病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又名恶露不止、恶露不尽。一般产后恶露持续二至三周应完全排尽。如超过这段时间,仍然持续淋沥不断则属病态,称之恶露不绝。多因产后气虚下陷,冲任不固;余血未尽或感寒凉,败血

  • 梁新

    【介绍】:唐代民间医生。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北梦琐言》记载:一富商中夜暴死,梁为诊脉,认为是食物中毒。询问后,知为半夏中毒,为捣姜汁抉齿灌之,半日而愈。

  • 草红花

    见《陕西中药志》。即红花,详该条。

  • 疳蚀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即疳疾遍身生疮的证候。由于小儿患有疳疾,忽被风寒所搏,气血凝滞,皮肤不得疏泄而引起。治宜健脾逐风寒,内服人参败毒散,继服肥儿丸;外用蚕茧、明矾(火煅)、密陀僧、白芷研末蜜调

  • 周恭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文人。字寅之。江苏昆山人。儒生,隐居在乡里,喜作诗,尤好方书。将宋代张杲所著的《医说》加以补充增益,编成《续医说会编》。

  • 余子敬

    【介绍】:见余士冕条。

  • 肝气盛

    证名。又名肝气实。指肝经邪气盛实的证候。《灵枢·淫邪发梦》:“肝气盛,则梦怒。”《圣济总录》卷四十一:“气盛则为血有余,故目赤,两胁下痛引少腹,善怒,甚则气逆头眩,耳愦颊肿,皆肝实之证也。”肝气盛实,

  • 大接经法

    配穴法之一。出《卫生宝鉴》。有“从阳引阴”和“从阴引阳”二法。专刺各经井穴。前者从足太阳井穴至阴开始,按经脉流注依次取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等各经井穴,刺完十二经。后者从手太阴肺经井穴少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