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风府,见该条。
骨节之间。《素问·气穴论》:“留于节凑,必将为败。”
【介绍】:见俞启华条。
相当于颊车穴。又称曲隅。《灵枢·杂病》:“顑(顋)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马元台注:“此穴在耳下曲额端,动脉环绕一周,故曰曲周也。”
书名。3卷(即《医宗金鉴》卷36~38)。清·吴谦等编撰。作者鉴于《伤寒论》原著辞义深奥,条目繁多,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使能触类旁通,遂将总论内容、六经辨证,及伤寒常见病证,类伤寒、瘟疫、温病等,“撮其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西瓜皮,详该条。
即二母宁嗽汤作蜜丸。治证同。见二母宁嗽汤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防风散痧汤,见该条。
【介绍】:清代医生。字菱甫,又字甘伯,号石生,绩溪(今安徽绩溪)人。因中年多病而学医,撰有《黄帝内经素问校义》一书(1872年)。
医案著作。清·焦循记述。本书所述多为李炳治愈的疑难病案。每案阐明病因、病理、立法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