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少阳病

少阳病

病名。六经病之一。由邪热在半表半里所致。本病特征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脉弦等。《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注解伤寒论》卷三:“邪因正虚,自表之里,而结于胁下,与正分争,作往来寒热。”《伤寒微旨论·伤寒源篇》:“少阳受之,少阳主胆,故胸胁痛耳聋。”《伤寒辨证》卷四:“邪在半表半里,则恶寒且热,故令寒热往来。少阳之脉行于两胁,故令胁痛。其经属于胆,胆汁上溢,故口苦。”《张氏医通·诸伤门》:“若交少阳之经,则往来寒热,口苦胁痛,以其经居表里之半,邪欲入则寒,正与争则热,所以只宜和解,而有汗、下、利小便三禁。”本病多兼证。若有太阳表证时可兼用汗法,如柴胡桂枝汤证;若有阳明里证时可兼用下法,如大柴胡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等。参见太阳病、阳明病、寒热往来等条。

猜你喜欢

  • 三转半

    见《药学学报》12(10):690,1965。为铁棒锤之别名,详该条。

  • 龙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谓:“龙疽发背起胃俞或肾俞,二十日不泻死,九日可刺……。”即中搭手。见该条。

  • 九空子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路路通之别名,详该条。

  • 痘疹碎金赋

    书名。本赋有二种,均题明·万全撰,但内容不同。①收入《痘疹全书》中,共二篇。上篇论痘,共29条;下篇论疹,共8条。②收入《片玉痘疹》中,一篇,共16条。

  • 喉疳疮

    病名。《咽喉经验秘传》:“肺脾受热毒,口舌生疮,或肺胃受热,又或受酷热炎暑炉火之毒,俱生此症。”症见咽喉口舌生疮,色黄,或白或紫红,肿痛甚,有碍饮食与吞咽。治宜降火解毒。用野菊花、蒲公英、山栀、甘草、

  • 黄峻寿

    【介绍】:见黄岩条。

  • 雷少逸

    【介绍】:见雷丰条。

  • 气关

    ①小儿指纹的诊断部位之一。指纹伸延至食指第二节为气关,表示病邪较重。②推拿部位名。指三关之一。位于食指中段指节的腹面。用揉法可行气通窍。参见指三关条。

  • 环溪草堂医案

    3卷。清·王泰林撰。柳宝诒据多种抄本选辑加按,收入《柳选四家医案》。治案分内伤杂病、伏气、暑病、外伤、妇人、小儿等三十五门。王氏审证论病细致明确,对于疑难病症多详述治疗过程。医案证方契合,以古法化裁的

  • 暗经

    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指妇女终身不见月经,而同样仍能孕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