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防风汤

大防风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大防风汤

药方名称大防风汤

处方防风(一钱) 熟地黄(一钱)白术(一钱)羌活(一钱)人参(一钱)川芎(一钱) 黄蓍(一钱)牛膝(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半)当归(酒洗.一钱半)杜仲(姜汁炒.去丝.一钱半) 芍药(一钱半)甘草(炙.半钱)

功能主治去风顺气,活血壮筋;又治痢后脚痛缓弱,不能行履,名曰痢风;或两膝肿痛,脚胫枯细,名曰鹤膝风。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防风汤

药方名称大防风汤

处方川芎(抚芎不用)、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半。熟干地黄(洗)、白术防风(去芦)、当归(洗.去芦.酒浸.焙炒)、白芍药、黄杜仲(去粗皮.炒令丝断),各二两。羌活(去芦)、人参(去芦)、甘草(炙)、牛膝(去芦.酒浸.切.微炒),各一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祛风顺气,活血脉,壮筋骨,除寒湿,逐冷气。又治患痢后脚痛痪弱,不能行履,名曰「痢风」;或两膝肿大痛,髀胫枯腊,但存皮骨,拘挛卧,不能屈伸,名曰“鹤膝风”,服之气血流扬,肌肉渐生,自然行履如故。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姜七片,大枣一枚,同煎八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大防风汤

药方名称大防风汤

处方川芎(抚芎不用)附子(炮,去皮、脐)各45克 熟干地黄(洗)白术防风(去芦)当归(洗,去芦,酒浸,焙,炒)白芍黄耆杜仲(去粗皮,炒令丝断)各60克羌活<去芦)人参<去芦)甘草(炙)牛膝(去芦,酒浸;切,微炒)各3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祛风顺气,活血脉,壮筋骨,除寒湿,逐冷气,主痢风,患痢后脚痛痪弱,不能行履;鹤膝风,两膝肿大疼痛,髀胫枯瘦,但存皮骨,拘挛跬卧,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1枚,同煎至180毫升,空腹时去滓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百一》卷三:大防风汤

药方名称大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芦)2两,白术2两,杜仲(去粗皮,炒令丝断)2两,川当归(洗)2两,熟干地黄(洗)2两,白芍药2两,黄耆(微炒)2两,羌活(去芦)1两,牛膝(去芦)1两,甘草(炒)1两,人参(去芦)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半,川芎1两半(抚芎不可用)。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祛风顺气,活血脉,壮筋骨,除寒湿,逐冷气。主患痢后脚痛痪弱,不能行履,名曰痢风;或两膝肿大痛,髀胫枯腊,但存皮骨,拘挛,不能屈伸,名曰鹤膝风。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枚,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各家论述医学正传》:此方用归、芎、芍药、熟地以补血,用参、耆、白术甘草以补气,用羌活防风散风湿以利关节,用牛膝杜仲以补腰膝,用附子以行参、耆之气而走周身脉络。盖治气血两虚、挟风湿而成痿痹不能行者之圣药也、观其治痢后风可见矣。然可以治不足之痿弱,而不可以治有余之风痹也。

临床应用鹤膝风:善法寺僧如真师孙遂良,绍熙壬子年,患痢之后,足履痪弱,遂成鹤膝风,两膝肿大而痛,髀胫枯腊,但存皮骨而已,拘挛,不能屈伸,待人抱持而后能起,如此数月,分为废人。淮东赵德远参议之甥李二十七官人,惠以此方,服之气血流畅,肌肉渐生,遂能良行,不终剂平复如故,真奇方也!

摘录《百一》卷三

保婴撮要》卷十三:大防风汤

药方名称大防风汤

处方附子(炮)1钱,牛膝(酒炒)1钱,白术2钱,羌活2钱,人参2钱,防风2钱,杜仲(去皮,姜制)1钱5分,川芎1钱5分,肉桂(去皮)1钱5分,黄耆(炒)1钱5分,熟地黄(自制)1钱5分,芍药(炒)1钱5分,甘草1钱。

功能主治足三阴经亏损,外邪乘虚,患鹤膝风或附骨疽,肿痛不消,或肿而不痛,不问已溃未溃。

用法用量每服3-5钱,水煎服。

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三

《会约》卷十一:大防风汤

药方名称大防风汤

处方人参2钱,白术2钱,防风2钱,黄耆(蜜炙)2钱,熟地2钱,杜仲2钱,白芍1钱,牛膝1钱,羌活1钱,附子1钱,肉桂7分,甘草(炙)7分,川芎1钱半,当归1钱半,生姜1钱。

功能主治足三阴亏损,风寒混乘虚浸入,发为痹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会约》卷十一

重订通俗伤寒论》:大防风汤

药方名称大防风汤

处方防风2钱,当归3钱,熟地3钱,生黄耆3钱,川杜仲3钱,党参钱半,白术钱半,羌活钱半,川芎钱半,淮牛膝1钱,生赤芍1钱,淡附片5分,官桂5分,清炙草5分。

功能主治肢脱,有脱一足者,有脱二足者,有仅脱足趾者,由秋夏露卧,为寒所袭,焮热内作,博于肢节,痛彻于骨,遇寒尤甚,以热熨之稍减者。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普济方》卷二二六引《如宜方》:大防风汤

药方名称大防风汤

处方地黄2两,防风2两,白术2两,当归2两,杜仲(制)2两,黄耆(炙)2两,白芍药2两,羌活1两,牛膝(制)1两,人参1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诸虚损风冷,腰膝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六引《如宜方》

《千金》卷八:大防风汤

药方名称大防风汤

处方防风18铢,当归18铢,麻黄18铢,白术18铢,甘草18铢,黄芩30铢,茯苓1两,干地黄1两,附子1两,山茱萸1两。

功能主治中风,发热无汗,肢节烦,腹急痛,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2升半,1服7合。

大小便不利,纳大黄人参各18铢,大枣30枚,生姜3两,煮取3升,分3服。《深师》加天门冬1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中风外有六经形证,故用麻黄防风;内有便溺阻隔,故用地黄当归;肾主二便,大小便不利多属肾虚风燥,故用术、附为主,加茯苓甘草,则真武汤中之二也;山茱萸,《本经》治心下邪气,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佐地黄则有酸收肝肾虚风之功;黄芩,《本经》治诸热、黄疸,逐水,下血闭,佐麻黄则有解散肌表风热之用。

摘录《千金》卷八

猜你喜欢

  • 炉峰散

    《仁斋直指》卷二十二:炉峰散药方名称炉峰散处方炉甘石(绿者,十分细)30克 大南星半夏(生)各15克五倍子赤小豆片姜黄直僵蚕贝母白及各12克乳香7.5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痈疽肿毒。用法用量未破者

  • 保和丸

    《中国药典》:保和丸药方名称保和丸处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半夏(制)100g茯苓100g陈皮50g连翘50g莱菔子(炒)50g麦芽(炒)50g性状本品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

  • 消渴汤

    药方名称消渴汤处方山药30克,生石膏30克,黄芪15克,天花粉15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怀牛膝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菟丝子12克。功能主治益气、滋阴、清热。主肺

  • 黄连解毒凉膈散

    药方名称黄连解毒凉膈散处方黄芩、黄连、栀子、黄柏酒炒、连翘、薄荷叶、桔梗、枳壳、麦冬、山楂、花粉、木通、生地、大力子(酒炒)、甘草、竹叶、灯心、大黄(酒炒)、枳实(麸炒)、山楂。功能主治痘疮。毒火内盛

  • 酒调洗肝散

    药方名称酒调洗肝散处方黑参、大黄、桔梗、知母、朴消、栀子、黄芩。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眼热气上攻无时,黑睛痛者。蟹睛疼痛外障。用法用量《眼科全书》无黄芩。热甚者,加生地、归尾。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 解结舒气汤

    药方名称解结舒气汤处方白芍1两,当归1两,炒枣仁1两,郁李仁3钱。功能主治补肝胆之血,解肝胆气结。主惊悸之后,肝胆气结,致目张不能瞑。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三

  • 枣肉豆蔻丸

    药方名称枣肉豆蔻丸处方钟乳粉12克(旋入)丁香(不见火)人参(去芦)肉豆蔻(面襄煨)白茯苓(去皮)各6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脾止泻。治脾虚泄泻。用法用量每服30丸,沸汤

  • 久嗽噙化丸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久嗽噙化丸药方名称久嗽噙化丸处方真龙脑薄荷叶105克百部

  • 花柳解毒丸

    药方名称花柳解毒丸处方金银花5钱,白鲜皮5钱,土茯苓5钱,薏苡仁5钱,防风5钱,木通3钱,木瓜3钱,皂角2钱,归尾5钱,红花3钱,大黄3钱。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1钱5分重。功能主治清血解毒,消肿

  • 补益四物汤

    药方名称补益四物汤处方当归1钱,生地(酒炒)1钱,白术1钱,玄参1钱,白芍药5分,川芎5分,黄柏(炒)5分,知母5分,白茯苓5分,麦门冬(去心)5分,陈皮5分,山栀仁(炒)5分,甘草5分。功能主治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