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夏至草

夏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夏至草

药材名称夏至草

拼音Xià Zhì Cǎo

别名小益母草、白花夏枯、灯笼棵

来源唇形科夏至草属植物夏至草Lagopsis supina (Steph.)IK.-Gal. [Marrubium incisum Benth.]的全草。夏至前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味微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用于贫血性头晕,半身不遂,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3~4钱,水煎服,或熬膏剂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夏至草

药材名称夏至草

拼音Xià Zhì Cǎo

别名夏枯草、白花夏枯(《滇南本草》),灯笼棵(《江苏植药志》),风轮草(《陕西中草药》)。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至草全草。夏至前盛花期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5~60厘米,疏生分枝。茎方形,被有倒生的细毛。叶掌状3全裂,裂片有钝齿或小裂,两面均密生细毛,下面叶脉凸起;叶柄被有细毛。花轮有花6~10朵,腋生;苞片与萼筒等长,刚毛状,被有细毛;花萼钟形,长5.2毫米,外面被有细毛,喉部有短柔毛,具5脉和5齿,齿端有尖刺,上唇3齿较下唇2齿长;花冠白色,钟状,长5.5毫米,外面被有短柔毛,冠简内面无毛环,上唇较下唇长,直立,长圆形,内面有长柔毛,下唇平展,有3裂片;雄蕊4,2强,不伸出,花药2室;花柱顶端2裂,裂片相等,圆形。小坚果褐色,长圆状三棱形。花期3~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手低山区或水边、路旁。分布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及陕西、甘肃、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陕西中草药》:"味微苦,性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陕西中草药》:"活血,调经。治贫血性头昏,半身不遂,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熬膏。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夏至草

药材名称夏至草

拼音Xià Zhì Cǎo

英文名Herb of Whiteflower Lagopsis

别名夏枯草、白花夏枯草、白花益母、灯笼棵、风轮草、小益母草、假茺蔚、假益母草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江苏植药志》;灯笼棵,为妇科药。邳县民间认为效力超过益母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夏至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opsis supina (Stiph.) IK.-Gal.[Marrubium incisum Benth.]

采收和储藏:夏至前盛花期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5cm。茎直立,方柱形,分枝,被倒生细毛。叶对生;有长柄,被细毛;叶片轮廓近圆形,直径1.5-2cm,掌状3深裂,裂片再2深裂或有钝裂齿,两面均密生细毛,下面叶脉凸起。春夏开花,花轮有花6-10朵,无梗或有短梗,腋生;苞片与萼筒等长,刚毛状,被有细毛;花萼钟形,外面被子有细毛,喉部有短毛,具5脉和5齿,齿端有尖刺,上唇3齿较下唇2齿长;花冠白色,钟状,长药7mm,外面被有短柔毛,冠简内面无毛环,上唇较下唇长,直立,长圆形,内面有长柔毛,下唇平展,有3裂片;雄蕊4,二强,不伸出;花柱先端2裂,裂片相等,圆形。小坚果褐色,长圆状三棱形,有鳞粃。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野生于低山的火边、路旁旷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湖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向阳湿润的环境,对土地要求不严,但以保水能力较好的壤土栽培为好。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或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夏至草为宿根性草本,于春季萌发前将根茎挖出,根据老蔸大小分成若干株,按行株距30cm×30cm左右栽植。种子繁殖:于4-5月在畦上按30cm左右行距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上0.5cm左右,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注意除草、松土,过密处适当间苗。

性状性状鉴别 茎呈类方柱形,有分枝,长12-30cm,被倒生细毛。叶对生,黄绿色至暗绿色,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掌状3全裂,裂片具钝齿或小裂,两面密被细毛;叶柄长。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形,萼齿5,齿端有尖刺;花冠钟状,类白色。小坚果褐色,长卵形。质脆。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亦具腺毛,非腺毛或其残基。表皮下棱角处厚角组织显着;内皮层细胞1列,可见凯氏点。维管组织连续成环(嫩茎中断续环列),棱角处较宽厚。髓宽大,中心常形成腔隙。

叶表面特征: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变曲。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或波状弯曲。气孔以下表皮为多,常为不定式,亦见直轴式或不等式。非腺毛刚直、屈膝状或镰状弯曲,长103-312μm,多为2细胞,壁薄,具疣点;腺毛有两类,一类由1-2细胞的柄部和1-4细胞的头部组成,另一类为鳞状腺毛,柄部单细胞,头部常为8细胞。

性味味辛;微苦;性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养血活血;清热利湿。主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血虚头昏;半射不遂;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疮痈;冻疮;牙痛;皮疹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或熬膏。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药

    药材名称青药拼音Qīnɡ Yào别名水白菊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青药的全草。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50厘米,上部被密毛。基生叶丛生,有长柄,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

  • 奶浆木

    药材名称奶浆木拼音Nǎi Jiānɡ Mù别名牛舌子树、小木通、一母三样、一种三苗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异叶榕的根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heteromormorpha Hemsl.

  • 芨芨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芨芨草药材名称芨芨草拼音Jī Jī Cǎo别名枳机草、席箕草来源禾本科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 (Trin.)Nevski,以茎基部及花、根状茎入药。生境分

  • 菝葜

    《全国中草药汇编》:菝葜药材名称菝葜拼音Bá Qiā别名金刚藤、铁菱角、马加勒、筋骨柱子、红灯果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根状茎。其叶也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

  • 总序绿绒蒿

    药材名称总序绿绒蒿来源罂粟科总序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 f. et Thoms. var. racemosa (Maxim.) Prain.,以花入药。生境分部青海

  • 山香圆

    药材名称山香圆拼音Shān Xiānɡ Yuán别名两指剑、千打锤、七寸钉、千锤打、大驳骨、小熊胆木。来源药材基源:为省沽油科植物锐尖山香圆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urpinia arguta

  • 华西小石积

    药材名称华西小石积拼音Huá Xī Xiǎo Shí Jī别名黑果、糊炒豆、棱花果树、马屎果、蒿叶叶、地石榴、小黑果、老鸦果、小石积木、沙糖果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华西小石积的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

  • 山飘儿草

    《中药大辞典》:山飘儿草药材名称山飘儿草拼音Shān Piāo ér Cǎo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紫红獐牙菜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40厘米。茎

  • 翅子木

    药材名称翅子木拼音Chì Zǐ Mù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翅子树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ospermum acerifolium Willd.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原形态翅子树

  • 牛靥

    《中药大辞典》:牛靥药材名称牛靥拼音Niú Yè别名牛食系(《圣惠方》)。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甲状腺体。功能主治《纲目》:"治喉痹,气瘿。"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