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十七至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生。字履中,号适庐老人,江苏云间(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平事迹未详。他根据一种古本《难经》,加以摘注而著成《古本难经阐注》一书。
方书名。1卷。明·僧人景隆撰。刊于1439年。本书汇录痈、疽、疔肿、疮疖、诸风、虚弱,蠱胀、诸气、阴火等40余类病证的验方,并附制药法等,但也掺杂了一些佛家迷信的内容。
经穴名。代号ST20。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上5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三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胃痛,呕吐
病名。指肠生痈肿所致腹痛者。《症因脉治·腹痛论》:“肠痈腹痛之症,缩脚皱眉,小便为淋,痛有肿处,手不可按,夜来每发寒热,或绕脐生疮,或腹皮紧急,肌肤甲错,或时时出汗,此肠痈腹痛之症也。”多因膏粱厚味,
书名。2卷。宋·齐仲甫撰。刊于1220年。本书以问答体例,对妇产科的主要疾病治疗作了扼要的记述。上卷50问,包括妇科的天癸、经候及血分、经、带诸病证治;下卷50问,主要是妊娠胎产诸病的证治。现有《珍本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夫风顽麻者,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之间,使血气不能流通。其状,搔之皮肤下似膈衣是也。诊其寸口脉缓,则皮肤不仁。脉数者生,牢急者死。”治宜乌蛇散、乌头丸等方。
【介绍】:见王肯堂条。
即桑菊饮作片剂。治证同。见桑菊饮条。
《冯氏锦囊秘录》卷二十方。熟地黄(如大便不实焙干用,如阴虚者加倍用)八钱,制麦门冬(去心,恐寒气可拌炒,米炒黄色去米,肺脾虚弱者少减)三钱,白术(炒深黄色,置地上一宿,出火气,不用土炒,如阴虚而脾不甚
帮助排痰或祛除生痰病因的方法。分为化痰、消痰、涤痰三类。其中以化痰法为常用。